欧阳询(557-641年),“初唐四家”之一,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在隋时为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渊未即位前,即列为宾客,入唐,累擢给事中,历太子率更令,充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学识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善楷、行书。其书学“二王”,并吸收了汉隶和魏晋以来的楷书,在隋碑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初唐创立典范楷书,体方笔圆,世称“欧体”。史称欧阳询身材貌寝,但聪颖绝伦,博览经史,读书数行俱下。他酷爱书法,精研终生。据《新唐书》记载,他曾于道中见索靖所书碑,驻足观摩,行去数里而复返,及疲,乃布坐,直至宿于碑旁,三日后乃得其法而去。欧书笔力险劲瘦硬而能腴润,意态精密俊逸,结字中宫收敛,外画伸展。结体严谨,字势偏长,有森然凛然之感,英俊之气咄咄逼人,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在当时就书名远播,高丽(今朝鲜)人派遣使臣来唐求书法,高祖李渊叹道:“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他享年85岁,在当时可真是长寿了。唐武德四年所铸“开元通宝”币上的字就是欧体。传世作品墨迹中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思鲈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等。
《九成宫醴泉铭》碑文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之事,乃欧阳询75岁时的得意之作。此碑书法端丽肃穆,神气充腴,有“势如削玉”之称,结构严谨,笔圆体方,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堪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其尽得隋碑刚健方正的笔势,有北朝书风;又得王羲之俊朗之风神,是欧阳询“欧体”的代表,也是中国书法上熠熠闪光的名作。
欧阳询借助于行书创作的《梦奠帖》也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书法作品,这部书法作品也被人们称之为《仲尼梦奠帖》。同样,这部书法作品充分彰显了欧体劲险刻历的书写特点,也是对王羲之、王献之向北转折进行有效延续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欧阳询行书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欧阳询借助于行楷这种书法所创作的《张翰思鲈帖》也被人们称之为《季鹰帖》,观察这幅书法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幅纵向为25.2厘米,横向为33厘米的书法帖本,这部书法作品的笔法非常险劲,欧阳询在书写时猛锐长驱,可谓以险制胜。这幅帖中每个字的重心都被放到了左侧,并且又以千钧一发之势倾向于右侧,从而令每写出来的一个字其结构都表现出逆反的势头,之后再在右侧用力,将这种险势予以化解。正如清朝皇帝乾隆所说:“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欧阳询的这部杰出书法作品不仅有险势,而且险中求稳,别具一番乐趣。
~敬请锁定~
北京常天书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终以赤子之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并让学员们发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常天书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系统教学,课程形式灵活多变,主攻书画培训课程、文化荟客厅与武医身心疗法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