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心理学导师加藤谛三曾说过:“当你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一个人时,他的情绪比一个三岁孩子更不稳定,这就是情绪巨婴。”
《人民日报》对“巨婴”曾作出过解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成年人。
事实上,情绪巨婴对自身的伤害才是最大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有情感、被需要的需求。虽然说茫茫天地间,斯人独往来,可是人生是漫长的过程,没有人能一直享受孤独,品味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哪怕是在高度发达的城市,人的活动也受到身边环境的制约,一味的寻求个人意志最大化,只会步履维艰,身心俱疲。
如果你注意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你会发现人的社会化因果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刚入学嚎啕大哭的孩子可能会引起一群孩子的哭闹,但当过了一个假期,他再次入学并嚎啕大哭时,最后可能只有他在角落默默哭泣,而别的孩子已经去适应自己的新身份了,被遗忘在角落的他,可能会得到细心老师更多的关照,那么他会持续用哭闹来解决情感需求,也可能因为没有遇到细心老师,从而真的成为“遗忘在角落的人”,久而久之,丧失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正常情绪表达能力。
这两类人,无论是被过分关注或者无情忽视,他们成年之后,前者不知道怎样化解情绪危机,后者无法正常理解他人意图,就会通过情绪暴力去解决问题,误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个性,遵循自己的内心,有什么错呢?
然而,生活中的三大悬案就是,为什么朋友走着走着就渐行渐远了?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怎么感情逐渐就淡了?一见倾心的恋人怎么总是令人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要明白无论友情、亲情、爱情,它们最大的价值是情绪价值,开心了有人陪着疯,不开心了有人陪着哭,感动源于朋友的关怀、温馨源于家人的陪伴、快乐源于恋人的惊喜,这些一来一回,有取有予,只会索取、不照顾别人的情绪、把别人当做情绪垃圾桶、无法面对“延迟满足”,过分敏感而说一些伤人的话,消极应对冲突,不懂维护和经营感情,必然使人寒心,不动声色的消失在自己的世界里。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情绪巨婴症”,也不用担心,抑或全盘自我否定,任何事情的缘由都离不开内外因的结果,找到缘由,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书中说到:“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情绪巨婴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成长、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如果父母不善于情绪管理,也都具备觉察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那么通常孩子通常也会和自己父母一样难以应对情绪问题。
著名访谈节目里的嘉宾妈妈说她刚刚收拾好的家又被儿子扔的到处都是玩具、绘本,还摔坏了她最喜欢的玛瑙摆件,她没有忍住给儿子一顿骂,儿子在边上惊慌大哭,自己也在边上哭,她又想起来,小时候她也是这样被妈妈训斥,明明她已经好好引导孩子了,可是孩子还是不听,每次骂完孩子,孩子就把自己关在房间,不敢跟她说话,甚至不敢吃饭。这种没有硝烟的战斗时常发生,身心俱疲,却无解。
真的无解吗?并不是,只是一般人并不会承认,简单粗暴的发泄比费心经营更省事儿罢了。传统教育也一直告诫人们,愤怒、焦虑、嫉妒、不安、沮丧、悲伤是不好的,我们应当积极乐观、开朗向上。
现实中多数情“情绪巨婴”都是无法正视自己缺点的人,他们把不好的情绪视为洪水猛兽,一旦产生,不是想着如何化解,而是如何与之隔绝;他们回避错误,用情绪掩盖内心的羞耻和慌张,久而久之,“情绪巨婴症”愈演愈烈。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纠结,只有筛选,我们不能做被筛选掉的人。尊重每个人生阶段的特性,不做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迈克·辛格在《清醒地活》一书中说:“想要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能在情绪中迷失自我。”那么,“情绪巨婴症”该如何自救?
一、改变意识!情绪是身体的一部分,要学会去接纳每一种情绪。
卡尔·荣格曾说:“对于任何事务,要改变它就要先接受它。谴责不会解放,而只会压迫。”负面情绪的产生通常伴随需求未能满足,而人的正常需求是被世俗认可的,接纳负面情绪,等于认可自己需求的价值。既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说明负面情绪是解决需求的工具而非绊脚石。嫉妒说明你也有渴望,憎恶说明你有自己的喜好,愤怒说明你某种程度上被冒犯,正视情绪,接纳情绪,反倒能帮助自己认清自己所思所想,理清自己感受,化解了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自己的需求,人也会变的平和,友善。
二、需要学会察觉、追踪和识别情绪。
告诫自己,遇到情绪失控时,先冷静,再肯定自己的直觉,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尽可能分析出问题所在,再去想,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发脾气去化解矛盾。如果确实不是自己原因,不必担心与人撕破脸皮,而是平静说出自己的不适,真诚寻求帮助,学习与自己和他人达成和解。须得牢牢记住对于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他遇见的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像一颗钉子,而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三、练习钝感力。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说:“我对别人的评价和嘲讽没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迟钝,别人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我只关心自己进步了没有。“情绪巨婴”的核心是“自我为中心”,在与人的交往中,除过自己非常明确的需求,其余情况下可以弱化自己的存在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有很多,每个事件都会有一个主角,主角不会次次都是自己,要学会给人捧场,乐于肯定他人。要知道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有一个知名演员,一开始靠着精湛演技得到大众认可,后来拍戏时所有角色都要按照其意志进行调整,不断修改剧本,认为自己才是最专业的,结果同剧组怨声载道,原本很好的IP因为人心涣散,上映数据惨淡收场,其演技、职业素养口碑也直线下滑,直到无戏可拍。心理学教授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说过:“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练习、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在交往中看见他人,弱化自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开情绪亢奋,避免“情绪巨婴”的事件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积极的情绪助你成熟成长,消极的情绪让你耗尽能量。警惕不做“情绪巨婴”的同时,也要远离身边的“情绪巨婴”。正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太久,深渊会回以凝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己亦会变成恶龙。”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舍弃低质量的关系。不必忍气吞声百般迁就,只与情绪稳定的人交往共处。如果不幸遇到情绪巨婴,远离,就是最好的及时止损。
李筱懿老师说:“生活的意义,不是为别人的情绪找出口,而是为自己的日子找出路。”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替自己背负情绪,没有人愿意被称为“情绪巨婴”,没有人不向往平和、柔顺、充满爱意的人生,与其通过情绪发泄让自己“看起来很强”,不如正视自己情绪,努力“变得更强”、努力“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