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12月4日,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D小提琴协奏曲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它由小提琴家阿道夫·布罗德斯基(Adolf Brodsky)和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这首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最伟大的作品,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协奏曲之一。然而,它在维也纳的首演引起了有史以来最恶毒的评论之一。维也纳最重要的评论家爱德华·汉斯里克(Eduard Hanslick)在维也纳的新自由报上写道: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客观而言,这也是他漫长而自命不凡的小提琴协奏曲。有一阵子它在音乐上动起来,并非没有精神。但是不久,粗俗就占了上风。小提琴不再演奏,它被拉扯,撕裂,切碎。[第二乐章] Adagio处于最佳状态,但是它打破了,为最终结局让路,这使我们转而陷入了俄罗斯假期的残酷和悲惨的欢乐。我们清楚地看到野蛮,粗俗的面孔;我们听到诅咒,闻到伏特加酒。弗里德里希·维舍尔(Friedrich Vischer)曾经描述过,有些粗俗的画作,使眼睛感到发臭。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可怕的想法,那就是音乐可能也会让耳朵感到发臭。”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很可能正是情感激荡的产物。从1877年7月18日到10月7日,柴可夫斯基与他名叫安东尼娜·米尔尤科娃的性爱狂的前学生维持了仅3个月的婚姻,且自杀未遂。1878年2月下旬,在家人和朋友个鼓励下,柴可夫斯基抵达瑞士日内瓦湖的克拉伦斯,在里奇留别墅(Villa Richelieu)住了下来。在这段时期,小提琴家尤西夫·科特克(Yosif Kotek)频频来访,并一直鼓励柴可夫斯基写作小提琴协奏曲。事实上,尤西夫·科特克也是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灵魂伴侣。
当完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后,柴可夫斯基本打算将协奏曲献给科特克,但他已经饱受舆论的压力,因为欧洲对于同性恋的容忍度还非常低,他最终将协奏曲献给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同僚和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莱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遗憾的是,当奥尔在看过琴谱后表示,独奏部分“不可能演奏”,这再次令柴可夫斯基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并开始对协奏曲进行了长达2年半的修改。直到协奏曲最终搬上舞台,奥尔才就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不仅向柴可夫斯基道歉,亲自学习了“不可演奏”的小提琴部分,还成为协奏曲的最伟大的拥护者之一,并将他介绍给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其中就包括米夏·艾尔曼(Mischa Elman)和雅沙·海飞兹(Jascha Heife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