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手机的状态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刷:就是点开朋友圈或者微博,然后一条一条的刷
读:看到公众号有推送,
互动:点赞,打赏,互动
然后我们反反复复就是在用手指做着三件事。
掌握碎片化学习的正确姿势:
收集
正确姿势一
就是:固定“刷手机”和“互动”的时间。
零存:第一时间先收集再说
整理:扫读一遍,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贴标签”
整取:用得时候,搜索标签
举个例子:
我把听[得到]APP的时间固定在早上起床洗漱的15分钟里面;
我把每天刷微博和刷朋友圈的时间固定在中午睡觉前半个小时;
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些是我比较关注的内容,我就随手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这个时候的保存,除非非常明确,不然并不会考虑放在什么目录。
直接扔到收集箱,省事儿。
分类
正确姿势二
【整理】这个步骤选择固定的时间去做。
比如我喜欢摊开电脑,用大屏幕操作,给一篇文章,一张图片分类可以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去分:
贴标签
正确姿势三
建立了分类,将文章做了归类之后。
其实只是给文章增加了一个维度而已,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零存整取”。
检索
正确姿势四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既然信息获取这么方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方式,按照以上的步骤,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有了这样的知识库,你可以随时随地向知识库发起查询检索。
而检索出来的结果,肯定要比你百度出来一堆垃圾,然后慢慢翻要高效的多。
自我反思:
自己也会刷朋友圈跟微博,但是仅停留在收藏跟看,而且是杂乱的看。最近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后,开始在收藏是贴上标签。但是自己没有及时整理输出,这是不好的点。然后没有固定时间操作,所以自己使用手机时间过长,而且是自我打断。害怕错过外界信息,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呀,这个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