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微风吹过麦田,一切已成往事

 

望着一片青青野草,与微风擦肩而过。就这样一转身,现在变成了过去。

——题记

值此春节佳节之际,提前给各位关注我公众号的粉丝们拜个早年,因为不会送福利,所以只有写出好文章,才是给大家最大的回抱,希望来年一如既往支持我,关注我,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出更好的福利,送给大家!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每个天使都在等着父母去唤醒

     小时候在家收麦子的时候,还没有机械化操作。那是最快乐的时候,除了麦场抓蛐蛐,更重要的是在麦场做一个稻草人。

看过很多外国动漫,那些可爱的稻草人,我记忆深刻,尤其是风吹日晒,稻草人没有了人样子。

看到那样的破败相,顿时眼泪从鼻子两边流了下来。

直到现在,我都想不通为什么会流泪。

十年之后,我到了谈恋爱的年纪,我在婚恋网站注册,用户名就叫麦田的倒腾者,日更文章每篇原创文章最后自我介绍就是品质书籍的倒腾者。

这就是小时候对于我人生两大事情的影响。

时间退回到上个世纪那个年纪50年代,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

在这样的时期,“纽约”就是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一个代表,它象征着最“假模假式”的一切,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

这时候有一本书引领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出文学定义的这本书的作家时代。

这个作家就是杰罗姆·大卫·赛林格。这本书就是从1951年出版以来给全世界无数彷徨的年轻人心灵的慰藉《麦田的守望者》。

这本书剖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路历程,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51年,书中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16岁的青年,正在一所中学读书,因为他厌恶了学校的那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五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曾经三次被开除出校。

作者采用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讨人喜欢的主人公,还做着好多人们都讨厌的事情,比如说脏话、打架、逃课、泡妞等等。

   在学校里,他跟同学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他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认为同学们都很虚伪,没有一个真心交往的朋友。

老师和家长也没有给到他良好的教育,总把霍尔顿当做一个坏学生、坏孩子来对待。

他愤世嫉俗,好像什么人都让他觉得讨厌。但是他和我们都一样,也会想念那些曾经讨厌的人们,他认为不管再坏的人,都会有善良脆弱的一面。

他还会捐钱给修女,他的感情生活,看似十分混乱,但其实他的内心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其实霍尔顿的内心并不坏,只是跟社会的主流显得格格不入,可以说是一种另类,以他的这种性格,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他第四次被开除后,不得不离开学校出走,寻找自我,结果又被社会上的人套路了一次又一次,深感绝望。

       霍尔顿是家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这大概跟他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书中在提到他父母的时候,霍尔顿的说法是:“我不愿意谈论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也不愿意细谈我父母的往事,否则会让他们大发脾气。”

这廖廖几笔,却把一对专制、霸道的家长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霍尔顿的父母跟他之间从未好好的有过沟通。

在这个世界上,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一定的希望,可是在霍尔顿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学校开除的时候.

他的父母未曾细探其原委,也不曾真正坐下来听他聊一聊内心真实的感受,更没有给予他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气得流眼泪”,甚至觉得这是“要了自己的命”。

  渴望温暖和爱,却求而不得,这使得霍尔顿无比迷茫。如果此时他的父母能够察觉到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能够好好跟他沟通的话,相信霍尔顿以后的道路,定然与书中所写的截然不同了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对好老师的评价再简洁不过了,我想,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有着充足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 可是霍尔顿却觉得自己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如果面对孩子时,老师不是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用尽讽刺的言语,而是把霍尔顿当成朋友一样,推心置腹地交流,设身处地地站在霍尔顿的角度上来想问题,也不会使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最终变得渐行渐远。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霍尔顿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上个世纪的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这一点很像《摆渡人》的崔斯坦以及《偷影子的人》主人公。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也把自己的现实生活经历深深烙印在小说里了。

1919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就是出生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

15岁时,入一军事学院学习并获得文凭,1942年,开始军旅生涯,1946年退伍之后,正式投入文学创作,他于1951年发表了这本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大获成功之后,塞林格甚至还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总以为他的人生开始走向巅峰的时候。

没有想到他自己却自我封闭起来了,塞林格开始变得孤僻起来,他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亩的土地。

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也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

这一点和美国另外一个作家梭罗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梭罗在年轻时期在瓦尔登湖这里度过两年时间,然后就离开。

而塞林格想在90多英亩的小山屋里安度余生,或许有这样的想法和他的不顺利的婚姻生活有关。

塞林格在欧洲期间曾经与一个女医生结婚,但不久便离异。1953年他与一个叫克莱尔.道格拉斯的女学生相识,两人后来在1955年结婚,但是后来又离婚。

1972年塞林格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名叫乔伊斯.梅纳德的耶鲁大学女学生的文章和照片,立即被她吸引,两个人开始通信,两个人的关系在十个月后破裂。

2000年,塞林格与第二任妻子克莱尔.道格拉斯的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本回忆录》一书。

书中她披露了很多塞林格不为人知的秘密,像塞林格经常喝自己的尿、很少和克莱尔做爱,禁止她走访亲友等。

如此写自己的生父生活状态,可见女儿和父亲的关系非常糟糕,也能说明女儿是仇恨父亲的,塞林格作为父亲真的很失败。

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终年91岁。

一代美国文豪就此谢幕,走完了自己麦田的人生旅程。

《麦田的守望者》这本书是1983年被引入中国,英文名叫《the Cather in  the Rye》.

"Cather"原本翻译为棒球队的“捕手”,由于1983年,棒球运动在中国内地不为大众所熟悉,“Cather”被译作“守望者”。

此后中国内地的绝大部分译本沿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名,并因为“守望者”一词的文中含义,经常在表达终极关怀的主题被引用, 产生了广泛的衍生传播。

这部小说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力都是体现在一种对于人生的思考,比如有文章在看过《麦田的守望者》之后,这样写道:“守望着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像主人公霍尔顿那样,让善良的人性在颓废中闪光,在那笼罩着的悲怆中沉淀出一份静美的岁月。

读完全书,发现吸引我的并非是那文艺动听,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個个像麦田一样金黄色的美丽的青春之梦,而是麦田里那堕入深谷般虚无的守护者从言语到心灵深深地感染着似乎年少的我。”

而这本书则是对于美国社会和法律产生非常不稳定的因素,虽然塞林格写这本小说的本意是只限于成人的虚伪与青少年的无辜与叛逆情怀。

但愤世嫉俗的追随者比革命导师更激进,1980年,马克.大卫.查普曼在纽约杀害了“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他对外界说,他杀列侬的原因都写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了。

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探监时曾听说他喃喃自语:“我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他认为他杀的并不是偶像列侬,而是杂志封面人物。

也许他认为,任何偶像都必须像塞林格那样远距离启示大众,频频出现在杂志封面未免太庸俗了(像塞林格那样登上一次《时代》封面也许是可以让革命青年接受的)。

几个月后,约翰.大卫.欣克利向里根总统开枪,事后在他的旅馆房间里发现了一本《麦田的守望者》,记者再次将小说与谋杀联系起来,但后来总算有传说表明杀手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影星朱迪.福斯特的青睐。

《新共和》作者作为这本书的粉丝,这样评价自己读书的状态:“我曾在关灯之后打着手电筒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因为关灯之后读书并非意味着好学,而是代表对就寝制度的反叛。

而且,塞林格在年少曾在军事学校里冒着违反军纪的危险,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写作的。

所以,“用手电筒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就是塞林格的真正粉丝纪念他的最好的办法。


作为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想作一个麦田守望者,看护儿童;

想离家出走,远离尘嚣,过田园般的淳朴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理想却被一一击破。

霍尔顿用他的方法,凭借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守护着麦田中正在坠入深渊的孩子,把他们一一拉回。去除一切忧伤,打消一个个阴翳绝望的念头,让心灵得到一片纯净的空间,守望着美好的青春与心中的那份纯真。

作为霍尔顿的妹妹菲比,天真可爱,十分喜欢和依赖霍尔顿,喜欢当小大人。最后,改变了霍尔顿的主意。

尽管小说的结尾在中西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还是无法否认这部小说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它应该是最早的名著导读。

这本小说被家长和教师评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

席慕容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然而我认为青春的美丽在于那份纯纯而又扑朔迷离的守望。

如今麦田的收割已是机械化,也再也没有孩子做稻草人,那些孩童往事已经随风而去。

春节后,那田野一片片青青野草,与微风擦肩而过,就这样一转身,现实已经变成了过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