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过年
我们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可能有别于其它地方的过年习俗。
在我还很小的孩童时期。记得每年到腊月三十的下午,母亲在灶房准备包饺子,我就和父亲给门上贴门神。大门两边贴上对联,再到门前的小河里带回一碗细细的河沙,给桌子上的香炉里把沙子装满,点了三支香,脆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其主要意思是,祷求天上的老天爷,在来年给天下的人们带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给一家人带来幸福,让小孩快乐成长,老人健康长寿!
到了晚上,我的哥哥姐姐和我一晚上高兴的在炕上手舞足蹈,让母亲把正月初一的新衣服准备好,把鞭炮准备停当,只等初一早上放。
初一早上我们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用一根竹竿把鞭炮帮在上面,用火柴点着,鞭炮的声响震的我们把耳朵捂住,但是,我们个个高兴的笑着,跳着,跑着,欢呼雀跃。
然后,我们几个小孩,就到邻居家拜年,进门把长辈一叫,然后双手作揖,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孩子给你们拜年了,头朝地上瞌一个响头!
大人们高兴地给我们每人发一毛钱的压岁钱。我们一家一家挨门齐户拜年。每年过完年我们在一块比谁的押岁钱多,能挣上两块三块的钱就算最多的了!个个心里美滋滋的,特高兴!
初二开始带花卷馍去亲戚家拜年,一直拜到初六七左右!
到了正月十五,我们每个个手里提一个灯笼。用腊烛点上,肚子上再帮上一个大花馍。年年如此,一直点灯笼、怀中抱花馍到十三岁,才算结束!
回忆儿时的过年,我们高兴,快乐。无拘无束,想着下一个年快快来到,心里对年的美好期盼于幢憬,常常莹绕在我们幼小的脑海之中。
现在想起来,好留连。
不过,浓浓的年味现在已明显减弱了,村子的在外打工的人很多,大部分己不回来了,村子成了老人妇女和儿童。
老家的乡情,乡音,乡愁,乡俗,年俗…...我永远不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