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的时候,坐在我后面的女生特别勤奋。一次家长会上,她爸跟我爸坐一块的时候就心疼地说:女儿雷打不动晚上7点半坐到书桌前,笔耕不辍,几乎天天1点多还没完成学习。她天天顶着熊猫眼在课堂上忍着瞌睡,每节课都能闻到她杯子里咖啡或者茶香,透过透明杯子看到里面的液体,颜色浓得都像墨汁了。
可是,她成绩却不好!中下游,有时候倒数十名内还有她。
地理要会考的时候,她经常拿着一本厚厚的练习册,逮着人就问。几次,我就发现,问过的问题,下次一下出现在别的题目再添加一两个新内容,她就找不到北了。她做练习题的量,估计班里面没几个能拼得过她,可是往往错的题目她记得了答案,但是为什么是这样,她找不出对应的知识点。我说:就在课本的第**页啊。可她竟说:没印象。
“为什么,你不先把课本看熟练?”
“抓紧时间题海,实操比看死板的句子重要啊!课本哪里来那么多花样变形?!哪里有时间先背书?比别人多做,争取赶上别人!”还举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某同学,说她就是题做不少,劝我跟她一起买某本不错的题库。我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某同学上课效率极高,课本的知识点她都滚瓜烂熟的大前提么?
课本是最根本的。她连地基都没打,后面再多行动也是虚的。但,说了几次她都不以为然。大家都翻得老旧的课本,她的却崭新崭新。
这件事的结局,就是会考成绩出来那天,她听到自己不及格的分数,红着眼盯着自己做完的厚厚的练习册发呆了好久。
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很熟?
2
我发现每一个学龄段,这个版本的故事都会有。他们看起来勤奋得让人心疼,在自己固有的方向上一头扎去最后头破血流。没有基础,思考都无方。实际上他们在重复着“瞎猜-等别人告知答案-瞎猜”的死循环。固执地以为,数量就能代表质量,发现结果不如意了,就继续用数量来麻痹自己。
用现在流行的“舒适区”理论,其实也很好解释他们的行为。停下来从最基础的读起,实则比他们手头做的辛苦。再者,“我一直这么勤奋都没考好,改去看书,连题都不做,肯定更差!”这是他们断章取义地理解“勤奋”,他们难以走出懒思考、懒接受新方式而形成的思维惯性。
停下来全盘否定自己再另外找方法,更轻松在于,可以不需要经历自我否定、艰苦的寻觅重建,还有忍受时间流逝的压力。
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呆着,再勤奋,也不能为本质的懒惰正名。
3
之所以会突然想起我的这位同学,是因为最近在我公众号后台出现了一位勤奋的朋友。
他描述自己是一个疲于为生活奔波的人。正因为他的忙碌,我才很为他的做法心疼。他给我私信了,还在我几乎每一篇发文的底下,都留言。要知道,我的公众号虽然开了才几个月,但是拉拉杂杂加起来也发了几十篇文了。即便是全部复制的广告,也是要耗时不短。何况,他那长长的一段看着非常真挚的文字,都已经是一篇小短文了。我猜想,他应该也给很多类似的公众号发过广告?也许就跟我们过年收到的群发信息一样,措辞热烈,却很难让人有认真阅读的兴致。
我倒是认真看了他写的,留言的是他朋友圈做的产品的广告。可是,产品并不适合我和我公众号的受众群。我不忍心回复他,就算我让你的回复都入选留言了,可能意义也不大。何况,我一个私人公众号,底下都放着不明来路的别人的朋友圈广告,像什么呢?恐怕这后面一层,也很容易想到吧?他是不是抱着彩票中奖的心态,来我这里买彩票一样的留言呢?
sorry,不是因为你的无意骚扰,而是因为这种毫无针对性、没有任何筛选的广告投放,实际上效果甚微。哪怕是冠以为生活劳碌之名,依然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勤奋。耗费大量的时间用在没有目的性的撒网,真心不如先看看目标公众号的内容,预估一下读者群体,再做有的放矢的沟通。
勤奋得太低效,是不是也因为直接复制黏贴,是一个舒适区,比在茫茫公众号里锁定目标简单?
4
元气不足的时候,会负能量泄露。我总想打醒自己: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我要把它用在哪里呢?
阅读某本理财书,觉得概念深奥难懂,读几页掉头重读几页。结果就是踌躇了几个小时,除了大脑发紧毫无所获。下一次,翻回第一页看作者何方神圣,从他的理论体系里找基础一点的书先入手。回头发现,难啃的那本顺顺溜溜了。舒适区很好呆,否则还得先撩清作者、再撸顺体系,再找低级门槛钻。但是熬过了这个流程,我发现自己的舒适区跨了一个等级。
本职工作日复一日的无趣、无成就感。某天突发奇想,找超出现有水平一档的活动搞一搞。组织起来甚为劳心劳肺,还不讨人待见。不过软硬兼施之后的成果,比起和尚撞钟的枯燥,有波澜多了!然后,当大家在挑战活动的时候,技能和基础都get得好进展,这是一种双赢。
假期的时候,一人带娃无比疲惫,感觉说自己累成狗,都侮辱了狗。晚上摊尸床上,和朋友吐槽:“老娘觉得自己浑身戾气。”答曰:“不是戾气,是陈年旧毒没有排出,maybe体味口气重。(内心咆哮:老娘天天洒香水花果调袭人,你丫这么说不要太含血喷人!)该流流汗排毒了!” “我不还得码字多挣纸尿裤钱嘛?”“懒!半个小时能耗得了你几个纸尿裤?”
果真,大汗淋漓之后,神清气爽了。人都是动物,精神和身体的疲惫,其实可以用运动来冲击掉。我一直用自己忙为借口,让自己的身体待在舒适区里自怨自艾了!
时间和精力,乃至体力,都要摆脱无效率的勤奋。勤于接受尝试、勤于动脑子先找靶心、勤于停下来重新审视,勤于让自己的驱壳舒展流汗,勤于梳理,勤于补充基础的、后挑战更难的,这样,应该可以让自己告别本质的懒惰,高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