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有点像小学或初中时写作文的感觉。可我好像没有印象写给《我的父亲》这样的作文,但我敢肯定以前肯定有过这样题目的作文作业。也许是父亲在我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太低,以致使我从不记得有写过父亲的作文。今天是父亲节,思绪自然想到了我的父亲。对很多人来说儿时父亲的记忆会很多;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严厉的......可我却好像没有过。这得从我出生开始讲起。
父母年轻时是地地道道的农耕农民,靠老天赏饭吃,家庭拮据困苦。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下定决心去广东谋出路,于是在90年代初毅然决定把当时11个月的我放在祖母家抚养,也许就这样我就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批留守儿童。同样我也跟很多留守儿童一样一年见一两次父母,同样我也跟许多留守儿童一样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伤痛痕迹,这些痕迹也是直到我自己长大成人了才慢慢读懂。
11个月就在祖母家的我,一年只能见一次的父母自然对我来说就像陌生人。接下来我来讲个小情景。在我只有三岁左右的时候,父母过年回来,父母进门时,我姨娘说:“大姐,姐夫,回来了。”于是我也兴奋地喊着:“大姐,姐夫回来了。”家里人听了全都笑起来说:“小笨蛋,这是你爸爸和妈妈”.于是爸爸妈妈想过来抱抱我,可是我对父母的感觉是模糊的是陌生的是害怕的。他们要过来抱我,于是我大脑直觉的指示我一溜烟躲起来了,任他们怎么叫我都不出来。当时的我只对祖母她们亲近。年少的我也不懂什么是父母的爱,觉得祖母的爱胜过一切。现在的我也可以理解当时父母的无奈与无力感。总之在上小学前对父亲的记忆几乎为零。
在我7岁那年,父母在镇里的街上做起了三层楼房,经营起了自己的小买卖。同样也结束了他们北上广的路程。在大家看来我似乎也要结束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可却没有,由于我对父母过于陌生,不愿跟他们生活。但在我的记忆当中,我父母为了让我能跟他们生活也是想尽办法讨好我们,在我10岁左右就基本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从那时我对父亲开始有了更多的记忆:我的父亲中等身材,不爱笑,不爱说话.......这是他的性格,对我们对别人也是话语少,对父亲总有一种畏惧感,不敢跟他说话,更别谈在在父亲的怀里撒娇。于是到现在虽自己已为人母可还是羡慕那些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
再后来的后来我上初中了,自己慢慢的成长,思想的变化,也可以是青春期的萌发,我对父亲的态度有所改变,从畏惧变成了偷偷的喜爱和可怜。应该可以说是先有可怜才慢慢喜爱的。可怜是因为自己慢慢懂事了,开始发现自己对父亲的态度不对,有时他主动跟我说话我总是爱理不理的感觉,其实我知道我的父亲一直非常爱我,这我知道,只是我们都不善言辞不善表达,(我的不善言辞应该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我开始觉得父亲也挺可怜的,我总是对他这种态度。后来慢慢的我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开始主动找父亲聊天,开始发现自己是很喜欢父亲的,父亲不可怕。但是那种爱永远在心底,因为我们都不善言辞。再后来父母来到市里开了属于自己的工厂,生活质量一步步提高,父亲为这个家一直努力的,努力着给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这点父亲却是做到了,只要我开口问父亲要买的东西,从来都可以满足,所以我的生活条件在父母的努力下确实是优于身边朋友。
2005年我年高中了,2009年我上大学了,离家比较远,于是父亲就化成了幸福的背影。家里条件比较好,高中时每次放假上学都是父亲开车接送,每每父亲叮嘱我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后转身离开那刻,我都好想去拥抱父亲,跟他说声:我爱你,爸爸。可是我都没有,因为儿时的我缺失太多父爱,以致我们之间有一条鸿沟还是无法跨越。其实有几次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是落泪的,我想父亲也是吧。这里我不由的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其实有时我们就是缺乏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以致我们都只能把这份爱默默的藏在心里。
父亲对我的爱我从未否认过,只是他从为用言语说过,而是默默地行动着,默默地守护者这个家。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以前的记忆也是,现在也是,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父亲的爱。只是我更希望我跟父亲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羡慕那样的关系。
作为留守儿童这个身份的我,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可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无形当中影响着我的一生,现在成家的我试着去化解这种痕迹,将影响降到最小。对父亲的情感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也在慢慢改变,但不变的是对父亲的爱。在这父亲节里也祝天下父亲:父亲节快乐!也愿我的父亲永远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