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真的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有人说,一个人走得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它无视每位孩子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团体学习动力。
可以利用的团体助力有哪些?
我们可以借助学习小组从而获得动力加持——社会助力动力、圈子动力和情感动力。明白了这三种动力“加速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学霸寝室?
在面对艰难而繁重的学习任务时,为什么大多数人需要找一个自习室或者咖啡馆才能集中注意力呢?这种现象叫作社会助力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助力有一些明显的效果:
1.多数人在一起,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2.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
3.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为什么在音乐圈里光靠高薪不能挖走一个顶级的音乐制作人或音乐家?背后原因在于,整个音乐产业需要很多的配套环节,一首卓越的电影配乐需要很多音乐人的合作,包括作品、编曲、演奏、演唱、音效、美术等环节,而要保证作品的高质量,就必须每一个环节的人都具备相当的技能水平。
对于学习来说,一个圈子会让每一个成员获得巨大的身份认同感,并且在圈子的成员互动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学习信息。
情感相较于其他的因素是最深入、影响最深远的动力。情感动力包括了友情因素和爱情因素。
我们发现,在情感因素的促进下,成员在团体中的动力和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只要我们改变了团队当中的某一位意见领袖,和他感情好的成员,也会同样跟着改变。
我们也发现,异性之间的“爱慕之情”如果引导得当,不但不会成为学习的阻碍,反而会促进孩子学习、奋斗。
如何鉴别促进学习动力的团体呢?
一个有效的学习小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一定的优劣比例。
学习小组最基本的共同目标就是学习。所以,组队学习的基本要求就是——每一位成员,都是在非外界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想要学习的。
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则,即便是在最松散的学习团体——自习室,也有着不成文的规则:自愿学习、保持安静、哪些地方不能占座、有明确的开门和关门时间。明确的规则有助于减少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目标上。规则也将成为小组是否能持续下去的重要条件。
一定的优劣比例,并不是指学习成绩、技能水平的高低,而指的是学习的欲望。如果A成员有上进心,只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可以加入小组。要注意,像A这样的成员在团体中的比例应该不大于1:5,即一个6人小组,最多拥有一位。如果多了,会影响到小组的学习氛围和团体动力。
如何让孩子避免不良的团体动力?
不可否认,孩子周边也有着一些不良团体。对此也不必过于焦虑,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学习团体还是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说如果家庭的学习氛围好,就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具备压倒性优势的环境。其中,既包含了社会助长动力、圈子动力,更包含了情感动力。
想要避免孩子不进入不良的团体,最关键的事情,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通畅的亲子沟通渠道。保持理解、尊重和延迟行动的父母,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和青睐,也更有助于帮孩子避免不良团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