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满山的灯笼火把》 四年级语文版
执教人 高立群
先来看看课文内容吧!
师:玩个游戏吧!“的、地、得”字短语大比拼。
生很兴奋,参与度很高。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数数。这些短语都是从课文中找到的,这也是对课文的熟悉。
正式上课。
一、概括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师:三节课初读了课文,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掉到土井中,焦急地等待,最后获救了。
师: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生:遇难 等待 获救(过程比较难概括,学生说的有盼望、渴望、等待。最后老师最希望的是“坚持”这个词。)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生答,解决简单问题。
生: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老师让这个学生把这个问题写到黑板上,晚点解决。)
生:为什么眼泪是热的?(写黑板上)
生:为什么最后一自然段用设问句?(写黑板上)
(这个环节学生问了十多个问题,这位老师很重视孩子的问题意识,但如此多,又用时长,这些问题都有价值吗?)
二、师提出问题,与生共同研讨
1.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我坠入土井后情绪有什么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2到5自然段,寻找答案。
一生说过这一段后,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孩子回答问题时并没有明确情绪变化,自我体会。)
2.对比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生自读
师:从这篇课文中,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
生:理智、勇敢。
师:你得到了什么。
生:要理智、冷静。
对比阅读结束。(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明白在困难面前要理智、冷静。有点...)
3.回到课文,找作者两次流泪。
师:这是什么样的泪?
生:感动的泪、感激的泪。
配乐读
总结:我的身体是僵的,只有泪是热的。(前面学生写到黑板上的前两个问题也已经得到解决)
三、读写结合
师:你也有流泪的时候。写一个片段,流泪的场景,要有因有果。
分享流泪的片段。
师总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作者泪如泉涌,以及泪是热的。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一段用设问句。
读最后一段。
用设问句更能表达乡亲们对我的关爱。我对乡亲的感恩。
最后老师推荐两本书《鲁滨逊漂流记 》《荒岛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