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摩拜和ofo的“贪腐风云”就像是现实版《人民的名义》般让人捉摸不透。
到底是公关黑料还是确有其事,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相比之下,更让人好奇的是为何会在共享单车领域出现此等大料?
说白了还不都是钱闹得。
30亿+的融资、上百亿的估值,分分钟秒杀一切。也把共享潮带到了其它领域——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你咋不共享人民币呢?
存在即合理。共享潮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背后的逻辑值得探讨。
共享经济为啥这么火?
早在2013年,Airbnb 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美调查显示,人们之所以加入共享经济,大多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你可别以为这是一句吹水的官话,这项为了调查共享经济背后的动力和人才前景的研究结果显示:35岁以下的成年人对高科技最感兴趣,因而更可能参与共享经济。
有77%的人认为共享是一种省钱的好方式,但坚持共享的动力远远不止金钱,有很多尝试过共享经济的人(36%)都说相比于金钱,他们的共享动力更集中在精神层面。有25%的人认为,这样做也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因利而起、因爱而留”八个字才是用户喜欢共享经济的内在逻辑。就连我称之为“伪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大部分选择共享单车的人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1、以较低价格方便快捷地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我离终点还有2公里,走路30分钟,不要钱;打车6分钟,13块钱(帝都为例);共享单车10分钟,5毛钱……如此算来,共享单车是个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当然众人追捧了;
2、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炜炜就曾说过,如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这就是共享的公益属性,最大化盘活社会闲置资源;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说“共享单车是伪共享经济”。
何为共享经济?
2015年,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一词被引进《牛津英语词典》,证明了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将会长期存在。但关于共享经济的定义却一直很混乱,常常被指代存才供需匹配搞笑模式、却没有一丁点共享协作迹象的概念。
事实上,“共享经济”、“对等经济”、“协作经济”、“按需经济”、“协同消费”等词常被替换使用。而,使用者根本没搞明白到底这些词汇有什么差别。
在摩拜或者ofo平台上,你只需要找到一辆车,然后使用APP解锁就能骑走,但这和uber或者滴滴的顺风车服务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才是真正建立于闲置资源共享之上的。举个例子,饿了么的送餐服务再快速、便捷,也没人说它是共享经济。事实上,这是移动驱动性的点对点递送服务。
“共享经济”这个概念之所以被混淆,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Uber——它利用地理定位以及便捷的线上支付改变了轿车体验,也给用户的期望一键获取任何服务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从Airbnb成立到现在一直都有人不断解释其商业逻辑为何属于“协同消费”。但得到的反馈大多是这个概念很好,然后呢?直到2015年,仍然没有一个“协同消费”公司发展到达一定的规模的例子。直到2016年,协同消费才遍地生花,无论是Airbnb还是Uber都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标杆为人称颂。
如今,大家已经不再关心共享经济的未来,看看Airbnb310亿美元估值我们就能知道共享经济的庞大市场。
但,历史不会允许真空。现在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更清晰地定义共享型经济?
事实上,“共享经济”、“对等经济”、“协同经济”和“协同消费”似乎经常被用作同义词。当我们思考一家企业是否属于共享经济范畴时,或许最好的辨别方法是依据清晰的标准进行筛选,而非简单的定义。真正的协作性、共享驱动型企业包含了以下5个关键成分:
1、核心经营理念涉及释放未使用或未被充分利用的资产之潜在价值(闲置产能),无论其目的是为了金钱收益或非金钱收益。
2、企业必须拥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导向型使命,建立于透明度、人性化与真实性等富有意义的原则之上,并以这些原则指导短期与长期战略决策。
3、供应一方必须获得重视、尊重与授权,企业必须致力于改善供应者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4、需求一方应当从高效获取商品及服务的能力中获益,为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支付费用。
5、企业应当建立于分散市场或非集中性网络之上,通过他们所建立的社区创造归属感,实现集体问责与互惠互利。
看不懂是吗?解释给你听
协同经济
一种由分散型网络及市场构成的经济体系,以规避传统中间商的方式,通过供需匹配释放闲置资产价值。这种建立在有联系的个人和社区分布式网络而非集权型机构之上的经济,颠覆了我们生产、消费、理财和学习的方式。
1、生产
通过协同网络进行货物的设计、生产和配送
eg:Quirky 是一个发明者网络社区,用户在线提交创意,并对最喜欢的创意进行投票。然后,公司挑出最佳创意来带入市场,支付包括商品制造和配送的费用,让创新普及大众。可惜的是,“世界上最有创意的生产商”Quirky早在2015年就宣布破产,但虽败犹荣,我们还是要拿出来讲一讲。
2、消费
通过再分配和共享使用的有效模式最大化资产利用。
eg:Airbnb将有地方或空间可出租的人和需要住宿的人连接起来。
3、理财
推动金融分权的私人间银行业务和大众驱动的投资模式。
eg:代表就是P2P网贷。其行业鼻祖Zopa免去中间人,直接将个体存款户和借款人对接起来。向借款人收取100镑的手续费,向出借人收取出借总金额1%的服务费。
4、教育
民主化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和面对面学习模式
eg: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2012年创立的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在这个教育平台上,数百万的人听全球一流大学的教育人员讲课,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教育已向大众开放。
协同消费
通过技术对传统市场行为——租赁、借贷、交换、分享、以物易物、馈赠——进行的再创造,其途径与规模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基于共享、交换、交易和租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模式,让人们无需拥有便可使用物品。该经济模式正对我们的消费内容和方式进行重塑。协同消费有三种不同体系:
1、市场再分配
重新分配不需要和未充分利用的物品
eg:美国有母婴二手闲置物品网站thredUp,中国有闲鱼、转转,将人们不需要的服装、物品在网上销售,赚取利益。
2、协同生活方式
类似空间、技术和金钱等非产品资产以新的方式进行交换和交易。
eg:TaskRabbit就像是“跑腿界的eBay”,将需要服务的个人和公司与帮人们跑腿赚钱的“跑腿兔子”联系起来。
3、产品服务系统:
付钱使用产品,而无需购买产品。
eg:宝马的“Drive Now”、奔驰的“Smart”的共享汽车服务的更准确的称呼是——协同消费。无论何时何地,通过APP或会员服务使用车辆,使用分钟付费。
共享经济:
一种基于共享闲置资产或服务的经济体系,直接从个人渠道获取,或免费或收费。
这是建立在共享空间、技能和其他有无形产品智商的经济模式。目前,人们总是将共享经济与P2P市场联系起来,但在B2C模式中,共享经济也有一样的经济潜力。
eg:Lyft是一个“按需式”共乘平台,将可通过为他人提供驾驶服务来赚外快的一个人——包括学生、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煮夫——与需要服务的人联系起来。
点对点经济:
个人对个人的市场,可促进建立在同行信任之上的资产共享和直接交易。
eg:对等经济是共享经济中纯粹的P2P部分,但它还包括了货物制造与卖家联系起来、类似于Etsy的工艺市场(国内有搜猎人等艺术品交易平台),以及类似Ponko等建立在同行信任机制之上、非纯粹“共享”模式的同行驱动生产模式。
按需服务:
直接对顾客需求与供应进行匹配、及时运送商品或服务的平台。
eg:很大程度上,京东物流、共享单车都是按需服务的表率。
为何这些词语听起来这么容易混淆?因为上述概念背后拥有极大的共性,这些词语有三个关键的共同主题:
分布式权利
凯文凯利曾经断言“所有的产业都在想分散式结构靠拢”。事实上,在各个领域,权利正从大型集权式机构转至某些个人和社区分布式网络。分布式的一大特征是“去中心化”,通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中间商正在逐渐消失,网络技术提供了交易所需的效率和信任。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巨大的转变,那就是被动消费者转变为主动和相互联系的创作者、合作者、生产者、理财者和供应者。
颠覆性驱动
这些创意共享有四个驱动来源:
技术创新:社交网络、支付方式、在线识别系统和移动设备为这些创意创造了效率和信任,使他们得以大规模发展。
价值观转换:一个对所有权和共享在数字时代的意义进行重新思考的社会。
经济现实:人们逐渐意识到我们必须通过新的角度思考财富和资产,以更有意义的方式衡量“增长”。
环境压力:必须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
创新和有效资产利用
新技术让我们得以开启资源的“闲置使用能力”——那就是,未得到充分利用资产的社交、经济和环境价值。闲置使用能力到处都有,但并非那么容易发现,比如汽车的空位子(Uber)、控制的度假屋(Airbnb)、未充分利用的Wi-Fi(Wi-Fi万能钥匙)、闲置办公空间(WeWork)、潜在技能和资产(P2P)以及未使用的生活消费品(闲鱼、转转)……
社交、移动和定位技术让我们可以有效并安全地将拥有“闲置使用能力”的人和有需要的人联系起来。这事尚待开发的巨大“财富”资源,好处也非常多:减少废物排放、降低成本、增强邻居感情、提高创业和财务收益。这是个巨大商机。
所以,综上,看明白了吗?
虽然带有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属性、借助科技的进步、选择了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但归根结底,共享单车是企业自造产品的按需服务,其实和自造物流的京东快递没啥差别。要知道,Airbnb开遍全球,在全世界可没有一处自有房屋;Uber走进了那么多国家,也没有一辆自己的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