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但同时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课堂时间该如何分配,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便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新的课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便是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课文中与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进行的一种习作训练。相对于一个单元一次的“大作文”来说,小练笔不受篇幅、命题的限制,灵活性强,训练形式多样,与阅读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更紧密。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运用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研究
2.小练笔训练形式的研究
3.丰富学生写作的积累和储备
(二)研究内容
1.怎样精心选择落笔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
2.“课堂小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教师和学生
为什么是教师和学生呢?如同一堂课既要备学生也要备老师一样,作文虽重个体表达,但是小学阶段老师的“教”意义重大。教师并不欠缺教授学生作文技法的能力,但是每个班的孩子对作文的兴趣却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将教师也纳入了研究对象。
五、研究过程
小学语文把课堂随文小练笔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创新空间,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同时,随文练笔短小精悍,要求简单,依托语文文本的空白点,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符合学以致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水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就挑选一些耳熟能详的课文,借助上学期全人杯赛教课的一些优质课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年级的具体研究过程。
(一)精心选择落笔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
进行“课堂小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
1.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教会句式、段落构成等使用方法,以仿写为训练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皆文质兼美,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度,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教材中,精彩篇章处处皆是。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对于他们来说,仿写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段练习。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这样就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主体课文以及每一个主体单元结束后都有总复习中安排的句子的仿写训练,孩子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很容易就写了出来。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教师继而发散思维,告诉孩子们在日记或作文中也可以运用排比的方法给文章增添色彩。
比如上学期全人杯赛教课赵瑜娇老师执教的《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反问句式,既是课文训练的重点,也是孩子们今后语文学习的重要训练点,教师通过对比反问句、陈述句让学生感知两种句式表达效果不同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用反问句,一举两得。再比如三年级上册《海底世界》是一篇非常好的孩子们在句式和构段方式学习的范本。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问句开头,吸引读者,可在习作中使用)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设问句,可在习作中使用)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排比句式可仿写,并鼓励孩子们运用到中。)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活动方法可调动学生结合现有知识仿写。)
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可学习如何给习作结尾。)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所以在进行随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依托教材,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者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课文中的一处提示语,一个省略号,都能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文章的“空白”。在学习时,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补写,让学生成为第二作者,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表露出来,将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在空白填充的过程中,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增色不少,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再创造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于低段的课文教学,尤其是绘本教学,以肖敏老师的《折耳兔的故事》为例,绘本当中小折耳兔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感受了主人公的情感后,老师趁机引导孩子们看图,想象画面人物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既解读了文本的内涵,又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写话能力,一举多得。
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我们可加以引导,让学生与文本发生“高端对话”。既达到内化文本语言之目的,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汪蕾老师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课,师生通过爸爸说给雷棣的教诲的话,以及雷棣拒绝邀请后等事件共同感知了雷棣的自立自强,把握了这一人物情感后,教师引入课文插图,雷棣深情望着爸爸的遗像,此时会想写什么呢?孩子们有的写出了自己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有的写出了爸爸对自己的激烈……无数个版本其实都是孩子们内心最真实写法的写照,尽管这是替雷棣写内心活动,但更使学生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洗礼,既练习了心理活动描写,又让学生感知了文章对自己的启示作用,这样的设计多么巧妙。
再比如在学习《炮手》这篇文章的时候,炮手面对民族大义以及自己内心对昔日家园的依恋不舍之情形成了重要的内心冲突,他面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无不显示出他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学生入情入境,教师顺势引导:将军下命令的前后炮手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他会联想到昔日与妻子儿女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有的说他会回忆起与妻子白手起家建造家园的不容易,有的说他更加憎恶战争的无情等,这样的随笔练习安排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创作能力。
3.品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补充空白,释放精彩,拓宽学生写作练习的延展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课堂小结。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示或者课堂上的延伸性问题。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的小练笔。同时,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一课时,我们设置了课文结尾的创编这一环节,孩子们可以根据社会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进行创编,还写出了精彩的环节描写。
在此课的基础之上张金珂还设计出了《故事的结局》这一堂关于结尾续编的课,上课伊始,老师先让孩子听故事,然后交流从故事中获得信息。明确这个故事的起因和关键就是小狗不会汪汪叫。接着引导孩子,结合小狗的麻烦——不会汪汪叫,假若你就是作者,给这个故事创编结局,故事会有几个走向?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兴趣。孩子们板书走向,然后跳读原文的三个结局,将这三个结局对号入座,然后再根据预设出来的故事走向大量创编结局。总结方法,完成板书(抓故事的关键-合情推理-故事的结局)让孩子们明白故事虽然可有多种结局,但是多种结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原文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合情合理的大胆假设。学完方法用方法,孩子们自读《里纳尔多奇遇记》找出故事的关键,自己预设故事的走向,为最后的写结局打下基础。最后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设计三个结局?”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每个结局都是有用意的,是为了给读者启发的。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刚才写在黑板上结局,再次明确结局要有意义。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编结局时也要注意这一点。然后四人小组合作说一个结局,推选一个最好的汇报。最后布置作业:给《里纳尔多奇遇记》写多个结局,传达思想。本课设计源自于常态化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群文阅读以及文本结尾的再创作,这是此课的高明之处。
续写文章结尾不但能够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所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将所思所想所感通过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但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有利于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感悟文章内涵,以鼓励学生多写批注、多写读后感为途径培养练笔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随笔练习应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巧妙渗透写作内容,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进而提升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记下或写下自己读书所得、所感、所想,这样的随文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读完了《冼星海与风》之后,学生一定会被冼星海的自强不息以及对音乐梦想的执着所深深打动,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课文的旁边。学生有的写道:“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才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想要实现理想,就要付出许多艰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
同时,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特别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以写人文章的品读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高尚品质是写人文章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于人物的理解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推波助澜。
如学习《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在学习和体会了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任何决定以后,对于成吉思汗本人对待鹰的态度,孩子们内心会有不同的判断,此时顺水推船,推荐学生大量查找阅读有关成吉思汗的书籍资料等,安排学生写一些小练笔,如《我眼中的成吉思汗》、《领袖也会犯错》等等,既从多方面了解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又达到了抒发情感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可以找到触发点安排学生多写读后感,达到练笔的目的。
5.开拓写作题材,通过古诗讲解,背景资料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口头表达或者形成诗改文的练笔方式。
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此处以董珊珊老师的组诗教学《梅香正浓》为例,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在突破了重难点之后,设计了最后的环节是范读《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两句,让学生抓住诗的意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目标中的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突破了整节课的重难点,也将读、写、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孩子们在对诗词进行分析后已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有了深入的思考,在此再用引导语引导孩子调动自己的感官,结合自己的心情将脑海中的画面书写出来,有了这些铺垫孩子们的思路犹如泉涌,写出的景象也十分优美,突出了六年级孩子扎实的文字功底,也充分体现了诗情画意,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同时我们在进行了古诗组诗教学之后还进行了《天净沙秋思》的诗改文的正式作文,其实,在进行大作文之前,我们每一次的古诗教学课都会进行诗改文的训练,有时是整首古诗,有时是诗中的某句话,《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村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成了我们的改写对象。在改写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环境描写,练完之后你会有都多出乎意料的惊喜。
6.利用以文带文、共读书目,通过播放相应的多媒体片段或社会热点问题等,挖掘感人部分,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形成课堂练笔,甚至亲子互动。
六年级上学期有一篇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我们组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放置了课前,因为“我很重要”所以我要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我,通读文本阅读,奠定全课的情感基调后引出课本中的测试题,测自信心,进而学通文本。六年级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始阶段,有些心思敏感的孩子会误解家长对自己的严厉管教,认为自己的心思、情感没有学习成绩重要等各种心理小问题,借此我们引入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这篇文章,让孩子以《我很重要》为题写读后感,让爸爸妈妈结合实际情况给孩子写一封信,既训练了读后感的写作方式又沟通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加入了如何写读后感这一重要的指导课。
开展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需要酌情选择,巧妙设计,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重视随文小练笔,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进步。综上所述,进行多种形式的小练笔,的确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点评学生的小练笔
1、教师要做到“批”而不“改”。
我们许多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变成“自已的作文”。真正达到批改的有效性,使教师的批改具有启发性,就要“批而不改”。教师要通过“批”这个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找到初次习作的“得”与“失”。通过细致眉批和点评性总批对学生初次习作中语句表达、段落层次、中心立意等方面做具体点拨与指导。对于学生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一丝闪光点,都要加以肯定,让孩子受到褒扬后信心倍增。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从“建议”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反思中也能受到激励。
2、二次作文学生自主修改,提升习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二周作文课是前一周作文课的延续,重点是讲评和学生二次习作。教师课前将批改好的学生初次作文分类整理,做好详实记载:谁选材好,谁遣词造句好,谁中心立意好,这次作文存在哪些共性问题,突出表扬哪些优秀习作......在讲评课上,由于教者心中有数,抓住了关键点,有的放矢,再加上举学生实例,做到了指导不空洞,所以很有实效。讲评时对习作中学生闪光点大加赞赏,学生写作热情得到了激发,思路也打开了。讲评指导后,学生针对教师批语和讲评中所提出的要求与问题,对初次作文进行修改,进行二次作文。在二次作文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评价,也能辨别自己作文优劣,认识到自己不足,很有收获,也很有实效性,与初次作文相比往往实现了质的飞跃。
六、课题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2.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3.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生的听说能力,作文水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
5.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经实践发现,教师若善于捕捉文本的训练点,水到渠成地点拨学生进行表达,而非为表达而表达,学生往往习作水平高而且乐于表达。
其次,学生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或笔下有数:教研难点在教授课文时及时突破,或写下水文了解学生之难处。
六年级这一学期,我们年级组教师写了大量的下水文,不仅对孩子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更是自己往事的一次回忆,情感的一次升华和洗礼。写一写,真的不错!
七、课题研究反思
1.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2.课堂小练笔的实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难发现真正走上金字塔塔尖成为名师的人,哪个写作能力不强?哪个没有几十篇上百篇的文章?哪个没有自己的专著?要想实现专业上的快速发展导师必须多读书多,实践多探索,多创新,多思考,多写作。只有真正动手写起来,才能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