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重庆的第四天,突发奇想开始想写些什么。也许是因为今天看了一些话,有了些好的坏的的感触;又或许是因为今天去的小镇实在是过于独特,让我觉得实在应该记录一下。
又是照常早起,睡回笼觉,再到将近中午才出发的一天,我已经习惯了这个旅游步骤,并且觉察到了个中滋味——毕竟实在是舒坦至极。
今天去的地方叫做丰盛古镇,一个陌生的名字,毕竟根据今日的所见所闻来看,的确是出于基本上没怎么开发的状态——我敢保证,四年前洪湖边的某个为建而建的古镇都要修葺得更加完备。
但是引起我探究的兴趣,并且激发了我写游记欲望的地方,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这个古镇和所有我游历过的都不太一样。无论是朱家角,姑苏还是磁器口,都太过精巧,精巧到一眼就能识别出浓重的加工痕迹。
但是丰盛古镇是不同的,不同在方方面面。
先从这个小镇的历史说起吧。丰盛古镇始建于宋代,因商贸业而兴起于明末清初,也曾是个繁华的地方:巴南、涪陵、南川三省通衢,素有长江第一悍马头之称。然而,百年后的今天,我沿着水泥斜坡慢慢走上去,从写着“巴南场口”牌坊下往镇的深处走,见到的,是沿街古老的房子里摆着各色的咸菜篓子,浮着层薄灰的玩具,和老旧橱窗里的日常用品,平白让我想起了棚户区里苟留着的杂货店。
然而若是这个古镇只有这些,那还不足以引起我的兴趣。这些东西,大大小小我到过的古镇里都有太多太多了。
那么丰盛古镇到底独特在哪里呢?且容我一一道来。
【袍哥】
这片古镇,曾经有着袍哥在这里镇守。经爸爸解释,袍哥即是那个年代的黑【社】会。丰盛古镇的收费景点之一:十全堂,就是那群袍哥的根据地。
我们没进十全堂,就在后门转了转。仅从后门就可以看出,这栋建筑明显要繁复些。
【穿斗式建筑】
这个古镇沿街的建筑都是全木穿斗式,也就是不用梁,以柱承檩。这也是这座古镇独特的一点。
不同于我所见过北方建筑繁复的斗拱穿坊雕梁藻井,也不同于江浙一带轻灵秀气的粉墙黛瓦 ,顺着崎岖的山势,两通古朴木墙迤逦而去,构建成独属于山区的景致。
【雕花】
让我有些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古镇,居然也能找到不少精致的雕花。雕花的题材当然还是比较传统的松鼠、葡萄、卷草等。从这些花纹上,我们也能感受到,这座古镇百年前的繁华。也许曾有三四户商人、五六个文人,在当地袍哥的庇护下,将小小的镇发展为一方交通枢纽。
历经数次变革与战火洗礼,小镇已不复以往,但它的历史,早已留藏在这片古建的细枝末节。
【碉楼】
古镇里我是只看到一座碉楼,在十全堂里面,没买门票也进不去,只好远远地看着。碉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守城方面。对抗战到最后,巷战会转移到最后的根据地,人们会躲到碉楼里。碉楼据高瞰低,易守难攻,是守城的一大要地。即使在平时,也可作瞭望塔,侦查敌情。
其他的碉楼还是在离开的时候,驾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上,沿着山势一弯弯地转着,远远看见山脊上,零星立着几座。
碉楼在平原地区的很少见。江南小镇太过温婉,是断然容不了这类军事建筑的。中原地区,陕西河北等地,瞭望塔更合中原平坦的地势,像大雁塔,定州塔皆是此类。而川渝地区,大概是地处山区,碉楼倒是更常见一些。之前曾看过四川东女国的纪录片。早在唐朝,川西据山而生的女权族群建起一座座奇角碉楼,既有军事意义,又带着氏族迷信的色彩。
这些碉楼,没有北方建筑的繁复构造,亦无南方沿海建筑的清秀骨架,全石构筑,毫无装饰性角料,朴质敦重地守着一方族群。
【场口】
有巴南、涪陵、南川和洛碛场口,用牌坊标注着。这些牌坊一看就是后天建筑而成的,柱脚的花纹太现代了。即便是如此,也依然足以激发我的想像。踏过石坊落下的阴影,仿佛眼前杂草丛生的土坡后,下一刻便转出马队,在鞺鞺鞳鞳的蹄声中,缓缓而来。
建筑,是木制的史诗。我打川渝边界的山岭里走过,入眼的尽是老去的容颜。这个古镇的时代过去了,但是它独特的魅力永存,随着这一幢幢古屋历经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