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是香帅老师在得到的金融学课上给推荐的书籍。
以前对这类书籍没有很大的兴趣,通过慢慢接触,也萌生了对历史很浓的兴趣。
当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更能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发展也能有更加广阔的认识。
本书共讲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赋税,兵役等制度。为我系统性的勾勒了每个朝代的不同和组织结构。
汉代政府组织
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有统一政府。
看政府组织重要的是看政府的职权分配。分两个层面:一是皇室与政府的职权划分,二是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秦以后,有统一政府后,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制。现代眼光来看为什么皇位要世袭呢?中国到秦汉时代,疆土辽阔,人口数众多,而且中国是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如果指望当时推行选举制度,想必困难重重。
又,怎么来看皇室和政府的关系?书中指出,从历史趋势来看,皇室和政府应是分开的,而且也确实是这样演进的。皇帝是国家唯一领袖,但实际政权不在皇室而在政府。政府代表是宰相。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责政治上一切实际责任。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和尚书。五尚都只管皇帝衣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是皇宫里的秘书。宰相的秘书的话,共有13个部门,即十三曹,曹等于现在一个司。这13曹,职权广泛,包括祭祀,管理政府章奏,民事诉讼,交通,运输,公安,兵役等等,这13个机关合成一个宰相直辖的办公厅,所以当时全国的政务都要汇集到宰相,而并不归属于皇帝。
所以,汉代的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是在相府,不是在皇室,宰相才是政府的真正领袖。
中央政府
说到汉代的中央政府组织的话,当时有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最高管。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监察一切政治设施,是副丞相。当时在汉代也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必须要做了御史大夫,才能够升任为宰相。这一点跟现代也是很相似的。
当时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丞相的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因此丞相其实就是一个副官,当时的话就是指皇帝的一个副官。但为什么要叫宰相呢?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的是祭祀,祭祀时候最重要的事是宰杀牲畜,所以当时替天子诸侯那些贵族管事的都称“宰”。所以到了秦汉统一,化家为国,当时家里的宰就成为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即宰相。
汉代的九卿,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卿全都隶属于宰相。
地方政府
汉代地方政府分两级:郡和县。
汉代,县的上面是郡,汉代有一百多个郡,一个郡管辖十个到20个县。汉代县数总在1100到1400之间。
汉代郡长官叫太守,地位和九卿平等,也是2000石,不过九卿称为中2000石,郡太守是地方上的2000石。郡太守调到中央可以做九卿,再晋一级可以当三公,九卿放出来也做郡太守。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是,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统计表册,也就是行政成绩。中央派专员到地方来调查的叫刺史,全国分为13个调查区,每一区派一个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