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战胜死亡吗?答案是不能。
地球上存在过的1060亿人类,都没能战胜死亡。既然死亡是无法战胜的,我们就有必要去早点了解它。当充分了解死亡之后,你会对你仅有的生命,有不一样的看法。
而,如何来度过这一生,我相信你也会有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决定。
“死亡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杀戮。”
是这本书的卷首语。
看到这句话时,我内心深处涌出一阵绝望。之所以会感到绝望,是因为这句话太过本质,本质到我不想或者不敢去正视它。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也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他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
在这本书当中,阿图用充满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笔调,将这些我们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一一展开。在他看来,人类不幸恶疾缠身而无药可医时,姑息疗法而非过度医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余生的生命质量。
与其让人在不清醒的痛苦治疗中结束生命,不如充满宽慰与释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在最高的力量面前,平静而安详地放弃,我想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正如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的——“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
美国医生保罗·卡拉尼什属于典型的“高富帅”和“成功人士”。他从美国斯坦福大学一直读到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又获得了教授职位,不折不扣的一位有才又有财的人。
遗憾的是,命运并非总是如此眷顾一个人。
尚处在巅峰期36岁的保罗不幸查出自己患有晚期肺癌,这个病例在而全世界也在有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
面对过早而来的告别,保罗并没有消沉,在配合治疗的同时,他抓住所剩不多的点滴时间完成了他的遗作《当呼吸化为空气》。
在书中,保罗回忆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充满激情与求知精神的大学时代、与父母的时光、与妻子的往事。
这一切,都伴随着他对人文艺术的不懈追求。他是一个博学的人文主义者,同时也是一名卓越非凡的医生,两种颇为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渗透生死、充满哲思的思考理念。
保罗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时间用充满智慧的思想告诉了我们:
勇敢面对自身的有限性。
将活着的每一天视作探索自我和理解存在的最后一天。
面对短暂的生命,我们只能把握眼下,珍惜当前,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创业老板服用大量的安眠药欲自杀,幸好她的家里人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想象。
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禁感到唏嘘,活着多么不容易,为什么要寻死呢?据说是因为她商业上的合作伙伴背信弃义,最后她创业失败,欠下了一笔巨债,不堪重负的她,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我不了解当事人,所以我不妄加评论。但是既然活着,不为自己也要为他人想想,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战胜失败的勇气都没有。
海明威的《老人与害》里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人若意志顽强,那么外界加诸在他身上的困难艰险只能摧毁其肉体,却无法使其灵魂屈服。
如果说她当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慎重对待,比如说和奥美兰薇这类品牌合作,而不是找一些不起眼的小企业,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次的事故了。
还好她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没有再出现第二次自杀的现象了。
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勇敢的去面对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End--
微信公众号:auml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