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2梁惠王章句上12》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乙未月己酉日,六月廿三,2016年7月26日星期二。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国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齐宣王听孟子说,如果按照他的思路办法去实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霸主目标,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会带来无尽的灾祸,所以马上问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问:"这个道理是很明的,只有想到没想到的区别,不存在能懂不能懂的区别。请问,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您以为哪一国能取胜呢?"
宣王说:"楚人必胜。"
孟子说:"战争的胜败,不在两军交战之后才知道结果,战争的胜败通过比较既可预推。"
这一点稍微展开说明。《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指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意思是说,这事儿不能耍义气耍个性,要进行反复的沙盘演算,是计算而不是计谋,是兵法而不是三十六计,是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是说,未经计算战争要素的行动,跟瞎子上阵一样,必输无疑。所以,我们看到,诸葛亮没有出山以前,刘关张赵云,血气方刚,武艺高强,精力旺盛,战斗意志坚定,但是一路打败仗。诸葛亮出山既不搞行政改革,也不搞素质培训,他先算天下三分的帐,几步棋就三分天下有其一。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也在强调联系性、总体性。
这是中西方关于战争理论的鼻祖之论,辅助孟子之论。
孟子接着说:"邹国是小国,楚国是大国,小国与大国打,打不过;邹国将弱兵寡,楚国将多兵广,少的打不过多的;邹国国力弱,楚国国力強,弱的打不过强的。所以,一下就能推算出楚人必胜。现在,地方千里的大国,共有九家,齐国是其中之一。以齐国之强,如果以一打八,这不就和邹国和楚国打一样了吗?我所说的"必有后灾"就是指这个。您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您的目的是令海内臣服,一统天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过头,寻本溯源,实行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呢!
这里有一个心得:年轻时好胜,喜《孙子兵法》。读不懂怎么办呢?背。背了还不懂怎么办呢?朗诵,高声朗诵。志在必得此法,觉得搞懂了《孙子兵法》就能搞定人生的一切问题。同样,《战争论》也一样,以争强之心,学的还是技术。就这样,大好年华里遇到的两本好书给学糟蹋了。
直到师父以做人二字教我,直到学《四书》,方有悔悟:学有次第。用现在话讲,要用价值理性领导工具理性,否则养了魔鬼它必反噬养主。必要有纲领,有经纶,立心持志,然后再读"子书"如《孙子兵法》、《战争论》,这么学才有正面的效果,学习的东西能修养我;相反,怀着胜心斗志发愤图强,好书成了学毒!花费数倍于学的功夫、怀着悔恨歉疚的心情、过滤清除那些错误理念的影响。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接着指出,靠打,靠强力是招灾取祸的错误方法。说的对不对呢?预言一样准!秦国灭六国,用了几个措施,一是全民皆兵,建设一个以军事为目的的国家;二是近交远伐策略;三是实施恐怖手段,消灭有生力量。他达到目标了。但是,仅仅14年即被灭国,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都比他多活一年啊。这算狗屁成功呢?历史书成天叨叨这个是偷懒加无脑作为。历史书太简化是有害的,简化往往是因为跟评书一样能出结论,这种取其方便做法是偷懒;反省不透是无脑。
劣币驱逐良币,蛮族消灭文明,坏人得志当道,这些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常常具有极强的迷惑力,使人崇拜工具,追求实用,认为直奔主题、运用强力、不择手段是成功的唯一途径。齐宣王就是这么想的,运用霸道,靠控制,讲统治。
孟子指出另一条路径:行王道,施仁政。用现代话讲就是建设平台,保护自由。这样一来,读书人的都愿意到您的朝廷做官,务农的都愿意到您的田野里耕种,生意人愿意到您的市场经营,过境的外乡人都愿意取道齐国,各国痛恨本国君主的也都要到您这儿控诉。天下归心,谁又能抵挡得住呢?
很多人学《孟子》学他的辩才,觉得孟子雄辩滔滔,气势非凡。开始我也这样认为的,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错了,孟子不是因为雄辩才令人信服,而是因为正心正到赤子之心的纯正,这种纯之又纯的正心,使得他的言论具有超卓的雄辩力。
学孟子,学其纯正,学其正心,否则就是缘木求鱼。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