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因为我怀孕的关系,我和我先生一起carpool共同上下班了一段时间。因为我的项目经常需要运行一些计算量大的测试程序,下班之前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争取递交很多到服务器上去,所以让他等得有点久。有一次他忍不住问:你这些运算结果都能用得上吗?
我自己斟酌了一下,坦白地说:当然相当一部分用得上,但也有一部分发现其实不用算,或者对结论没什么大帮助。的确,如果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决策运行什么测试,或许能节省下更多的计算时间——因此他戏称我“在战术上勤奋,在战略上懒惰”。
说实在话,我自觉得勤快也努力工作,但看了《精准努力》一书后,我更明确地意识到,比起“忙碌”,更重要的其实是把劲儿用在该用的地方——用“巧劲”而非“蛮力”。
到底怎样的努力才是方向“精准”的?作者野口真人指出了一个从金融学上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增大你的“现值(Present Value, PV)”。而实现的途径,则是通过经典的金融公式:PV=CF÷R, 增大自身“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降低自己的“折现率”来实现的。
作者野口真人作为金融公司Plutus Consulting的创办人,本身最擅长的就是企业价值评估,是一位曾经经手了2000余件企业评估案的金融专家。他将自己熟悉运用的金融思维和“自我提升”的个人发展道路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通过金融中“创造现金流”的量度方法来指导我们在职场上提升自己,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角度和新鲜的思路。
现代企业只需要金融价值高的员工,但如何成为这种“贵”的员工呢?通过对贯穿正本书的金融公式PV=CF÷R的解读,我们明白:想要提高PV, 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自身赢得更大的“挣钱能力”来增加未来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另一种则是以赢得自己“信用度”的方法来降低折现率。
如上两方面,到底如何才能具体实施呢?下面我们从“个人与企业”,“现在和未来”以及“风险和收益”三方面进行解读。
个人与企业
不严肃地说,大家都是出来“卖”的——我们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换取劳动所得,这从经济学上来说是社会的基础。
但这种“产品和服务交换”,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也并不一定是公平或者平衡的——我们总希望能够换取更多的劳动所得。因此,在这个时代,野口真人认真告诫我们:不但要精确了解自己的价值,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有价值?那就做公司“不可或缺”的那部分人吧——换句话用金融的角度说,企业需要你的能力为它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回答下一个问题:什么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我们承认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企业所属的行业和类型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除了我们通常熟悉的两部分,即“动产”(现金,产品,库存等)以及“不动产”(房屋,土地等)之外,我们往往会低估了另一部分重要的资产——那就是“看不见”的人员和品牌力。当我们试图理解一个企业的估值时,从它的市面价值并不能了解它实际的价值,就是因为它有这个“看不见”的部分。
而这个部分,虽然是“变现”能力最弱的,却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将来能够创造高额现金的资产”。
与此相对,一个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清点一下自己的“资产”——你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加起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消自己的负债?当然,别忘了你最重要的“固定资产”——自己,你依赖你自己来预测今后可以创造的现金流量,从而在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取得平衡。
因此,如果你可以选择,比起投资不动产和故事,投资自己是一笔长期来说一定划算的买卖。
以这种思路,我们在一个企业中的角色,才不会被我们的职位所“定位”——既然是要积蓄价值“卖”自己,那么两点很重要:第一,找准“卖”的对象;第二,掌握“卖”的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的“顾客”是谁。不是销售人员才有客户,也不是只有我们卖给东西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客户。野口真人指出:我们必须将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所有人都看做自己的顾客,才能做到真正的“卖方思维”。即使是财务和行政人员,也有自己的“顾客”——比起更直接地“创造”现金流,削减开支和增加人员效率可以达到同样的目标。
其次,在一个企业中,何时“升职”总是听起来比真正经历的容易——这里面的不可控因素总是会出乎我们的想象。与其忿忿不平或者因此而丧失工作动力,野口真人建议我们不如换一个思路——既然企业给我们提供的是提高自身价值的机会,我们可以自己做“内部创业”,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方向和可以增长的能力,比如:
——把日常工作转化为“升级打怪”行动的能力
——做presentation展示的能力
——塑造个人形象(守时,尊敬他人,善于沟通)的能力
——集中注意力,学会拒绝他人的能力
——和他人分享工作诀窍的能力
在视角做了这样的调整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思路会成为我们对做事情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会有更明确的答案。
现在和未来
在PV=CF÷R公式中,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CF所代表的“未来现金流量”,不是过去,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如果我们为此而画一个时间轴,应该是如下的模样:
这张图总结了野口真人对于“时间价值”的看法:
(1)过去的“业绩”对现在无任何实际价值,但它可以成为预测未来“现金流”的重要依据
(2)虽然我们讨论的是“现值”,但它是受未来影响的。我们在考虑怎样增大“现金流”时,必须采取长远的视角,不能做“杀鸡取卵”的事情
(3)“未来会怎样”应该成为我们站在现在做决策的依据。
以“过去的业绩”居功自傲往往是危险的,因为企业最想付高薪留住的人,是“将来能够穿赚钱的人”,或者说是“让周围的人认为他是将来能够赚钱的人”。因此,并不是说过去的成功一文不值——至少,它会成为了解这个人将来可以赚取多少现金的重要指标。但是需要牢记的是,太久之前的“辉煌”往往不会当做“功绩”被人铭记的,如果一个人的参考资料反映出他最近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有疑问,或者拖了太久才产生业绩,都会让人对“将来”产生疑问。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想要增大“未来”的现金流量,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和“做出业绩”——尤其是“打好基础”这件事情,牺牲的可能是一些与短期内的收益相悖的利益——更好的薪资或者更舒服的环境,但从长期视角来看,是和你将来发展的方向相称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正因为我们着眼于“未来”,我们在决定“现在”要做什么决策时,才能更加笃定和从容。和舒服的大企业相比,如果我们想赢得更大的个人裁酌和责任的比例,或许一个小一些的企业时更好的选择。就算是一个重资产的自带“金蛋”的公司,如果发现没有余地去发挥自身的能力,或者说在公司里并不看重“人”的因素和价值,那么“食之无味”的时候,也可以做出果断的决定。
风险和收益
增加自身价值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加自己的信用度,成为长期“可信赖的人”。在这一点上,时间的价值也会凸显出来。
如果我们用时间的量度来理解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因素,对一个企业而言,我们未来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的“平均值”与我们能够创造的总量和持续的总时间有关,因此一个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能力是重要的,他/她能够稳定产生价值的年限也是重要的,同样还有他/她工作的稳定性。做一个频频“跳槽”的人,公司会考虑到现金流量产生的“时间跨度”。
影响现值的另外一个因素——折现率,和个人信用度直接相关。个人信用度越高的人,折现率越小。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被别人信赖的人,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价值。那么,个人的“信用”和什么相关呢?
像不同的企业和行业的在投资人眼里的“信用等级”不同一样,个人的“信用”也会因为工作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与此直接相关的是“风险”和“目标收益”。也就是说,公司总是希望我们取得的目标金额和工作的风险程度相应,工作的风险大则得到的收益大,而公司对此的目标期望值也会更高。
虽然风险代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减小风险也可以降低折现率,但是一味因为“求稳”而规避风险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除了风险,同样用时间的量度,影响折现率的因素还有“增长率”:
折现率=风险-增长率
也就是说,影响折现率的不仅有风险的大小,还有一个人的“增长率”或者可以理解为“成长速度”。
因此,虽然低风险也可以获得较低的折现率,但是公司仍然需要可以掌控风险承担重大项目的人来负责。高风险同时意味着高收益——我们需要承担哪些“可以承担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为未来赢得更广阔的成长机会。
纵观全书,用金融思维的角度,我们从如上三个角度对怎样提高自身价值进行了解读。无论是从何因素开始下手,可以预知的是:我们为了提高自身价值而付出的这些努力,只要是和我们最终目标相关和有帮助的,就一定不会白费。我们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会在如下这个“打好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做出令人称道的业绩——承担更大的风险和责任”的良性循环中得到逐步的提升。
希望我们利用金融的基本理念武装自己后,能够成长为真正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