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前方看去,逐渐升起的迷雾阻挡着我的视线,我用力挥动着双手,乱抓一通,什么都抓不到,又始终拨不开。我往前走几步,但觉得这条路不对,但又始终不确定到底哪边才是对的路,似乎被困住了一样。雾似乎越来越大了,我大声呼喊着,却没有人回应我。
一开始想到写总结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很混乱的,这学期的面对的事情似乎繁杂无章,所以感到无从下笔。思索数日之后才慢慢理清。
工作方面:
这学期开始作为大班的带班老师,那个时候大班的人是最多的,所以,带大班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还在学着怎么和同学建立好关系,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看小瑞怎么做,因为他和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比我要强,但是几周后会发现,他和学生建立的关系似乎不是师生关系,会有一部分讨好在里面,这让我其实很别扭,但是因为自己不会,所以这部分别扭就一直在心里。之后才看到自己的这部分。那时候也没有尊重到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是个人焦虑部分。有时候看到他们不学习,而选择浪费时间,当然,可能对于他们是休息,是放松,在我眼里可能我会解读成浪费时间。这时候会有大量的焦虑在其中。后来仔细品味了下,可能这部分焦虑更多是对自己,焦虑自己不够好,自己进步慢。而之后在和嘟嘟的一对一中,也慢慢探索出这部分,从小父母对自己的严格和苛刻,导致自己现在内心的父母一直“监视”着自己,不敢犯错,不敢“浪费时间”。所以,有时候在休闲娱乐之后,也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在部分学生去了成人班之后,带大班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而那个时期特别想写小说,所以每天会看不同类型的小说,并且会看很多写作技巧的书籍,同时自己也会写一点东西,虽说写的很烂,但是也在写。
其实自己的曾经理想的工作似乎也是如此。在曾经当程序员的时候,当时的boss问我的三年目标是什么,我当时给出的答案是独立开发者,可能那时候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职业就是在海边度假同时又开发着自己的程序,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那天,老文问大家,你们到底喜欢这份工作吗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起里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我以后永远不会当老师或者医生”,是的,自己打自己脸了。当初来到书院的时候,其实自己也不清楚来之后到底会有怎样的发展,自己其实也是茫然的,之所以会选择来书院是因为当时的状态很差,在那种工作环境下很压抑。当然,现在看来其实并不是工作本身的原因,更多是自己内心的情绪无处安放,巨大地情绪压力让我想逃离。
所以,既然来书院,那么就尽可能地做好本职工作吧,所以,在大班总体趋于稳定,走上正轨之后,毅然主动选择带中班,一个原因是是看到中班现在的状态确实不如大班,想通过把中班带好来证明自己。想做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第二个原因是想通过把自己放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看看到底能把我的某部分模式给带出来。
当然最后的这一个月可以说是我这学期最难受的一个阶段。同时,也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很多模式。刚开始,似乎我觉得只要我足够严格,这些孩子就不会太调皮,会有所收敛,当然结果是:好管的孩子不用严苛也好管,不好管的孩子再怎么严苛都没用。他们都是不同的树木,都有属于自己的枝繁叶茂,而我却努力想把他们修剪成同一个样子。另一方面是沟通。虽然学了这么久的心理学,但很多时候还是会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用行为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从而失去自我,事后,又觉得很委屈。自己也觉察过,也探索过,这部分可能来自母亲,自己主动承担很多事情,当别人来帮忙的时候,她会觉得你做的不如她,但是事后又会抱怨你为什么不去给她帮助,从而又会觉得委屈。
学习方面:
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就意味着这一生都会永不止步,在学习的道路上永不止步了。
其实在来书院之前,自己的学习的认知可能更多来自于知识焦虑,似乎不学习就意味着退步,意味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充斥着大量焦虑和恐惧,那个时候可能更多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吧,虽然在不停地看着书,但其实内心真正吸收的营养好像并没有很多。这学期开始的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不过后来当自己觉察到这部分的时候,其实焦虑就减轻了很多。
学习-心理学方面:
当初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自我的成长。这学期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渐渐脱了书本,开始走向个人体验方面。对比看来,似乎体验式学习才是学习心理学的正确的打开方式吧。国庆期间参加了一轮线下团体,网络团体也是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着,个人咨询也是按部就班。心理方面的课程只多不少。不知道是我自己太着急,还是遇到了瓶颈,总觉得自己的成长速度变慢了。相比于密集的线下团体,长程式网络团体每周一轮的频率似乎让我心急,不过,想想这网络团体要持续一年,或许后面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拭目以待吧。唯一从书本中获益最大的就是萨提亚模式了,在之前聪慧讲萨提亚相关课程的时候,除了听过萨提亚这三个字之外,完全不了解萨提亚模式。后面看了一本萨提亚方面的书《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让我受益颇多。
学习-小说写作方面:
关于为什么想成为作家?其实原因有很多,想通过写作出名,想通过写作有自己的被动收入,想通过写作让自己在死后也能有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想“永生”,也可能是想找个地方宣泄自己的情感。已经买了6本关于写作的书了,有几本确实很好,确实符合自己现在的写作状态,在写了几千字之后,读那本书,简直是醍醐灌顶,完美解决了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当然也有几本书完全读不下去。可能写作本身也是体验先行吧,现在还不是读写作技巧的时候,而是要先开始写。当然目前遇到最大的阻力还是不敢去尝试犯错。每次开始写总想着要一次性就得写出完美的作品,当自己没有思路或者写得很烂的时候,就完全不想再动笔了。没想到这种模式竟然会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
重塑自己的内在父母,听着似乎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异常艰辛。或许是自己急功近利,这学期的自己总是显得很焦急,很多事情也沉不下心来。内心的节奏一直是混乱的,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着急什么。
似乎自己一直站在原地,亦步亦趋,迟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有时候在寻找力量,有时候在寻求勇气,但只是踟蹰不前。好像前方有一阵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