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喜欢乐观、平和、慈祥的老人。他们在低头侍弄花草的时候、蹒跚路过邻里插科打诨的时候、逗弄黄口小儿的时候……那份释然,那份轻松,那份浑然天成的随意,是没有经过时间洗尽铅华的中青年人所不具有的。
就像美国诗人艾略特所说:“随着一天天变老,人们不愿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浪费一分一秒。此时你会摘下面具,放下虚荣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人,接受变老的事实,放下欲望,淡泊名利,就做到了明明白白活到老,这是有大智慧的人所能享受到的幸福晚年。
然而,有很多的人,他们并不能接受老去的事实或者说他们从不曾承认自己老去。所以,在年轻人“称雄”天下的时代,他们显得格格不入,又处处碰壁。如何适应老人的生活、如何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便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和老人必须同时关注和学习的话题。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便是这样一本书。我是带着一种对老年人心理的探索和关怀之情去读这本书的,而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作者是美国人拉姆·达斯,他曾成立爱与服务基金会、赛瓦基金会、临终关怀项目,致力于陪伴临终者,帮助他们面对死亡。在这些人身上,他总结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但直到2001年,他身患中风,才真正感受到“老”的含义,开始关注随年龄而来的痛苦和脆弱,于是有了这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作者坦言,中风以前,他也不曾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的事实。常常疏忽自己的身体:忘记吃降压药;漠视在加勒比潜水时显露出的早期症状;超负荷劳动,不管有多累从不说“不”……作者风趣的说,中风宛如一把武士刀,将他的人生一劈两半。“前半生”中,他有一辆手动挡的名爵、高尔夫球杆和一把大提琴。“后半生”,这些东西他都用不上了。作者虽然幽默,但也不难看出老年迟暮的悲伤。因为,老去,对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恐惧。
首先,老年人面对衰老带来的身体上的一系列病痛。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份“麻烦清单”:严重的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长期失眠、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癌细胞扩散、肺充血和呼吸不畅、失明、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失聪、前列腺癌、慢性疼痛、骨质疏松症、动脉瘤、中风等。摆脱病痛,作者认为有两种方法:观察和接受。观察你眼前发生的一切,接受此刻的失眠、肚子疼、头痛之类的一切。想想你的邻居、家人、朋友、同一座城市的人,同胞以及世上的所有人,也许他们都有和你一样的烦恼。人人都和你一样,不想遭受痛苦。你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苦难。
其次,在信息为重的时代里,老人被当做包袱,而不是一种资源。老年人像过了时的电脑,无人问津。当今文化塑造的观念是让人认为衰老是一张失败,听听经济学家、政客、社交策划、广告商、统计学家和保健师的理论,铺天盖地而来的都是“老人是一大社会弊病,是不可避免的灾祸、社会的蠹虫,是对美的侮辱”。这说明了一种残酷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信息的重视远超过智慧。信息是事实的获取、整理和传播,是外界数据的储存。但智慧却包含了另一种重要的功能:平心静气、敞开心扉、修身养性。当人生的一切都在衰退的时候,唯有智慧会随岁月而增长。智慧是人生中难得几样不会随岁月流逝而减少的东西。
再次,当今文化对“独立”的推崇和依赖别人的鄙视影响了老人的受助心理。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去助人,却难以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帮助。作者也是在中风以后学会了作为受助者来观察自己以及施助的人。对于护士来说,你是项工作;对于医生来说,你是病人;对这一位来说,你是朋友;对那一位来说,你是个怪家伙。有人认为你弱不禁风,对你呵护有加,什么事都不肯让你做;而有些人则什么事都鼓励你去尝试去做。照顾者的个性完全体现在照顾的方式之中。助人者和受助者相辅相成,就好比舞会上的一对舞伴,两个灵魂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映照着对方的心灵。作者在中风之后更加看重自己的灵魂,才意识到“有自主、有依赖,才是完美的生命”。
现实中,很多了老年人沉浸于老去的恐惧之中,他们每时每刻发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疑问。其实,真正带来痛苦的不是老去这一现象,而是对待这一现象的态度。作者坦言,中风犹如凭空一声惊雷,让他如梦方醒,这一方式的残酷考验了他的信念,但他最终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例子告诉大家,人的灵魂能战胜衰老。信心和爱能经得起世事的变迁,经得起老去。信心和爱也能超越死亡。
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一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战胜衰老的方法:冥想和灵修。
冥想仅仅是要你了解自己的意志,关注自己的呼吸。作者认为通过冥想练习能帮助人走出自我、活出灵性,让灵魂学会在认知中走路。
甘地说过:“灵性的人生首先就是要无所畏惧”。恐惧无非是为已经发生的事烦恼,为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担忧。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能帮你解开恐惧的束缚。不管是哪种灵性练习,其方法多是大同小异,即在你胡思乱想之前,帮你认清自己害怕的东西,然后走近来仔细观察。
一旦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灵性,你的痛苦、恐惧、失落、愤懑等窘迫感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灵魂的觉醒让你重回自己的肉体和心灵,带着一颗智慧和包容的心来审视自己。
最后,引用作者在本书中的一段描述。作者曾拜访过临终前的阿南达玛以玛,她被誉为本世纪众人心目中的圣母。阿南达玛以玛在临终前所展现出的、身为老人的气度,让作者印象深刻。他是这样描述的,“这位曾经美若天仙的大师似乎毫不在乎自己的衰老,发自心灵深处的光芒掩盖了她枯槁的形容,融入到她没有牙齿的笑容和满是皱纹的双手中。这种心灵的美穿透了旧皮囊,熠熠生辉。”
愿每一个人释然、满足的安于老去。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