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你竟然还敢生气?”“你怎么动不动就生气?”。慢慢的,我们开始相信,生气是不对的;我怎么老生气呢?我太失败了;我不应该生气;
长大后,我们也用着同样的方式养育我们的孩子。久而久之,她们形成这样的认知。她们开始相信“生气是不好的,不应该的,不对的”。
昨天,带领着幼儿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气”课。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觉得生气是什么?”孩子们纷纷回答:“生气是不好的,会乱打人;我们不能乱生气;***老是生气……”
听到这些童言童语时,我心里突然抽了一下。当孩子们有着这样的信念时,当他们生气、愤怒时,他们便会用这样的信念来评判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这并不是我们想传递给我们孩子的,不是吗?
其实,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她的情绪。当他们有情绪时,可以如何让自己感觉好起来。这才是我们想要教会孩子的,而非让孩子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
孩子需要看到,我们与他们并无不同。爸爸妈妈会生气,爷爷奶奶也会生气,老师,朋友都会生气。这是一件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当我们感到被打扰,不被尊重,被伤害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生气;这并没有错。
而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将“生气”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用语言告诉对方:“你的行为让我感到很生气”;我们也可以跑到阳台大声吼叫;我们还可以大哭一场……这些方式即不会伤害到你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慢慢的,我们就可以和你的情绪交朋友,而不需要害怕它,拒绝它的到来。”
当我们开始接纳我们的情绪,并拥抱它们时,我们就能找到方法让自己好起来。
记得昨天问孩子们:“当你生气时,做什么可以让我们好起来?”
“喝水”、“弹钢琴”、“画画”……
Wow,当孩子们将目光聚焦于解决问题时,他们的解决办法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每双小眼睛里都闪着光。
情绪本身并没有对与错,它会来,也会走。当我们能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将其区分好坏时,它便成为我们感受人生的一段段经历。所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接纳它,并找到办法解决时,我们的孩子便会撕下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勇敢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