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每个人总应该去几个地方看看、转转,无论是为了陶情冶性,还是增知长识,或者是只为了追忆心灵上的某种感觉。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去——“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提及江南,心底便有某种水一样的情感流淌而过。 江南是杨柳依依、细雨霏霏;是小桥下的流水,流水旁的人家;江南是青楼佳人素手纤纤、轻拢慢捻,婉转而出的一支小曲;亦是布衣才子葛巾飘飘、浅斟低唱,悠然而诉的一段惆怅。“江南”,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在历经许多岁月之后,却依然饱含着新鲜的汁液,轻轻脱口时,竟有一种齿颊留香的芬芳。
江南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南”已并非只是具体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文化范畴——当然,你甚至完全可以说她是一种回忆,“江南”仅存在于记忆之中。
风水上有一种说法:山主人丁水主财。江南好水多,自古富庶,正所谓“苏杭熟,天下足”;江南青山秀,“吴山青,越山青”,才子佳人,英雄古道。青山与绣水与江南混然天成而不可分,纵是无山也是多好水,不过无水的地方是万不能称为“江南”的。水本万物之母,缺了水,万物的灵性也就没了。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怎么感觉都属西施的灵性十足,当西施在碧水中浣纱时,江南的灵性便已深植其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杨柳岸的晓风残月,你已分不清是西施的美赋于了江南的灵性,还是江南的灵性天成了西施的绝代风华。
人要生活在多水的地方,桥就出现了。江南的水多,桥自然也就多了。人随水性,桥随人灵,江南的桥也是那么委婉含蓄:决不会飞跨天垫,也不会气势雄伟;不会太长,却总是恰到好处;不会太大,座座都因地制宜。水连水,桥连桥,桥畔有人家,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合理。正与中华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
千百年的灵性相承,演变成一种文化积淀,即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看起来也是古朴天然,随和亲切,没有一点儿不可一视的傲气,更遑论霸气了。既使是秋已尽草已凋的江南,也不如故都的秋那样颓废。在江南的秋里,玉人是可以闻乐起舞的。
所以一定要游江南,让心灵在充满灵性的世界里放松的穿梭于时空之中。
说江南,道江南,千言万语也无法言尽,纵有千言万语又觉无从说起,而现实中的江南总觉得与诗中词中画中梦中回忆中有所不同,美不胜收,似又美中不足。有些特别的场景似曾相识,犹如儿时熟背的诗词所述;又如画中工笔,笔笔清晰;更似梦中所见,满树的樱花在乍暖还寒的时候绽放在水桥相连之处,花下伊人独流连……一梦醒来,怅然若失,徒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