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只要把小孩子养大成人,就已经算是成功的教育了。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把孩子养大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直到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仍然忽略了一点非常重要的因素:怎样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当我们把孩子当成流水线上的一个半成品,不断用工业化的手段,试图将孩子锻造成你想要的模样时;当我们怀着一颗功利心,把成绩的好坏当成评价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时;当我们一次次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孩子无有效回应时;我们自己已经在用分别心把孩子从身边推开,让孩子在没有我们关怀的世界里孤独着,痛苦着,病着.......
我们常常希望给孩子所有我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然而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这份以爱为名强加给他的重负,只会让孩子迷失在爱里,找不到爱,甚至远离爱。构建心理基础和人生观世界观最重要的一步,是“我“是否被这个世界所接纳?如果孩子想要的,没有人能够体会和理解,他就会躲在自己厚厚的防御机制里,和父母渐行渐远.......
“亲子关系”系列主要围绕三个核心的话题展开:
影响心理健康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是:爱、自信心、安全感。真正有品质的爱,应该给予孩子精神上的认可,让孩子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所获的精神光辉,平等的对待和坦诚的“被看见”。一是爱不是如我所愿——通过修通亲子关系中的错误认知,弥补家庭中的原生缺陷,让爱流动起来。二是帮助孩子超越自卑——通过理解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三是建立安全感——通过帮助孩子跨越成长中的第一道坎,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
“亲子系列”没有晦涩的理论说教,也不是表面光鲜没有内涵的鸡汤文,而是通过对一个个真实鲜活案例的拆解分析,导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也许这些案例就真切的发生在你身边,比如你是否也在重复“低质量的陪伴”,或者你的孩子正在经历“被孤立”的困扰…
你能读到什么?
在“亲子关系”系列️中,你能读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和造就孩子良好的性格。
你没有感觉到家里从小一直很乖的孩子,到了7/8岁,突然变得顽劣,开始不听父母的指挥,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在心理学上,把7-12岁称为“正在凝固的水泥”阶段。这段时期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开始慢慢形成。
7-12岁的孩子,行为受到父母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共同支配,父母意识和孩子个人意识的制衡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格。同时,7到12岁也是孩子发展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培养好习惯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会表现得非常活跃、好动,因为此时他们的“内驱力”,也就是来自潜意识的巨大力量,都会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量的游戏中去。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也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希望获得成就感,因此,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举动。
在“亲子系列”中,你能学到每个问题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良性的亲子互动,实现父母和孩子心灵的共同成长。你能学会如何运用同理心进行亲子沟通,如何看到孩子的情绪,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做到“没有敌意的坚决和没有诱惑的深情”等。在良性亲子关系建立的同时,或许你也能遇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如果你是:
在亲子关系中备受焦虑之苦的父母;
家有心理疾病患儿的家长;
渴望培养心理健康子女的人士;
在缺陷的原生家庭中长大,希望了解自己的成年人;
希望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教育工作者;
对儿童积极心理教育领域感兴趣的人
请不要错过我为各位精心准备的心灵盛宴。
但凡你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