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信息的传递。就像是,我们文章的对面,坐着一个朋友,TA的年龄、性别、职业、需求,决定了我们谈话的内容。TA的相关信息越明确,我们的交流越顺畅,信息的传递效果就越好,明确这点对我们初学写作的朋友很重要。
不明确读者对象,提笔就写,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演讲一样:
不知道台下坐着谁?
可能是老年人。
可能是小学生。
可能是中年男士。
可能是年轻女性。
身处这样的演讲台上,你知道要讲些什么吗?
相像一下,是不是很恐怖。但是我们好多人,经常干这样的事,提笔就写,写着写着不是卡壳写不下去,就是写着写着跑偏了。
那怎样规避这个现象呢?就像文章标题一样,写作的第一步:进行读者画像,越详细越好。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交通安全”的文章,读者不详。那我们应该写什么呢?
交通安全的规章制度。
突发的交通事故给受害者带来了什么伤害。
搜寻往年相关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对比。
汽车制造要采取怎样的安全设计。
学生骑自行车闯红灯怎么办。
等等,相信我们的话题可以有许多许多。
当我们在考虑写什么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如果把写作主题定为“预防交通事故”,读者定为“老年人”,会怎么样呢?
老年人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司机引发的交通事故,近年有什么演变?
和年轻司机相比,老年司机要注意哪些方面?
为了预防老年人的交通事故,需要注意什么?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清晰、具体了,也方便我们搜寻素材。
再比如,要写一篇关于“自杀”的文章,读者不详,要怎么开始呢?
如何预防自杀?
国内自杀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
比较国内外自杀的相关数据。
这样的思路还是不清晰。
如果将主题定为“校园欺凌导致的自杀应该怎样预防”,读者定为“小学生”。 写作思路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晰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更有趣的现象:
如果我们把两篇文章的读者互换一下,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篇文章“预防交通事故”,读者改为“小学生”。
第二篇文章“校园欺凌导致的自杀应该怎样预防”,读者改为“老年人”。
如果以“老年人预防交通事故”为主题,那么素材就是“老年司机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傍晚时分事故多发”这些内容。
如果换成“小学生预防交通事故”,那素材就应该改成“横穿马路要注意过往车辆”等。
第二篇文章同样的道理。
以“小学生发生校园欺凌导致自杀”,素材就是实际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为主了。
以“老年人预防校园欺凌导致自杀”,那素材就换成具体的统计数据以及具体的防护措施了。
读者改变,素材的改变就如此之大。所以,我们写作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详细的“读者画像”,你学会了吗?
007不写就出局,全球最大的写作成长社群,立志推动全民写作。
我真诚的邀你一起:用输出倒逼输入,让成长有迹可循。
如果你也认可写作成长,请找我要007社群邀请码,让我做你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