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是来拆解《养育的选择》这本书,一起来讨论一个新的话题——早教。
我的女儿小维尼在一岁时开始上早教课程。我在她只有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去早教中心了解过,也试听过课程。早教是从60天就可以开始上,小宝宝刚开始是躺在地上听课,慢慢可以坐起来,慢慢可以走,可以跑,此间学阶也不断升级。
早教中心宣称宝宝早教怎么怎么好,什么阶段给宝宝什么样的教育才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宝宝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理解能力,不能仅凭家长的理解给它太多跨年龄的东西。
所以,早教并不是越早、越多越好。所有我们想给宝宝的好东西,都要满足一个前提,能够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和理解能力。
作者在书里提到,早教需要符合宝宝的发展特点,也就是说,输入宝宝大脑的信息,方式和强度都要适当。出生头两个月里,宝宝喜欢看对比明显的黑白图片;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对颜色的直觉才和成人差不多;有些早教机构倡导家长给宝宝看闪卡来锻炼他们的早期反应,每隔几秒钟就换一张图片让宝宝看。像家长从宝宝出生就让他看颜色鲜艳的图片、每隔几秒就换一张闪卡,这样的信息远远超过宝宝的承受能力,反而有害无益。
那么,想要避免早教误区,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高质量的陪伴”不等于无休止的逗孩子玩、大笑、给孩子讲故事
有些家长特别宠爱孩子,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不遗余力的“陪伴”孩子,想尽各种各样的招式,陪宝宝说话、玩、讲故事和大笑。他们和宝宝相处,成人占主动,宝宝成了被动接受者。小宝宝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如果一直有人在旁边说笑,那他就没有自己的时间观察这个世界了。他需要观察自己的手、脚,不能自己感知外界,失去了自己体验的机会。小婴儿有时无法承受强度太大和太频繁的互动,会闭上眼睛保护自己。
2.要顾及长远,不要让为了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施压过多,破坏了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宝宝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如果父母让他接受太早太多的学习任务且目的性太强的话,很可能破坏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孩子的学习窗是比较长的,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的发展期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越早开始学习某些任务越好,或者幼儿必须长期处于过多信息、过多练习的环境里。相反,父母应该关心宝宝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爱和稳定的环境,关心他们的情感,而不仅仅是技能的进步。
3.了解大脑是一个耗能器官,不能无休止、不适宜的输入
我有一个朋友,宝宝从出生开始,婴儿车里每时每刻都要放一个小频率mp3让宝宝在醒的时候不间断听音乐,每天还会给宝宝输入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宝宝出生开始,朋友圈里的晒图打卡就没有中断过。
我完全可以理解宝妈的心情,她每天坚持不懈的给宝宝输入上面这些知识,无非是希望宝宝能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先人一步,为宝宝的认知预先打好基础。
然而作者在书里提到:优秀而快乐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自然的环境好过可以营造的环境。过多的输入会造成神经的拥堵效应,反而不能让大脑有效工作。大脑需要休息,需要时间来消化信息、建立通道,大脑是一个特别耗能的器官。且不说宝宝能不能吸收每天被输入的知识,大脑在一定时间里,只能处理一定的信息量。还是上面提过的,你过多的占用了宝宝的注意力和精力,那宝宝就没有时间自己呆着和独立思考,来整合和理解信息。
创造力不是来自大脑接受的大量信息,而要看大脑怎么利用已经接收的信息。
4.早教机构不能替代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在这里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1)充满爱的照料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
家长在充满爱的情绪下,和宝宝轻声说笑、微笑、拥抱、展示玩具等,宝宝会报以同样的欢笑、呀呀儿语和手势。互动并不仅仅包括语言和行为,并不是妈妈在那里就够了,更包括眼神的对视、情绪的交流、肌肤的接触,这些体验才是良好发展的基石。
(2)鼓励宝宝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
心理学家皮亚杰把0-2岁成为“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他们喜欢吃手、到处摸、到处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有些家长怕孩子有危险,不让孩子吃手、不让孩子触摸,为了心疼宝宝,到了该走路的年龄还抱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体验自己身体运动、保持平衡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主动帮宝宝把手洗干净,让他们放心的吃手、触摸不容质感的东西,并且加以引导,比如在爬在软软的枕头上时,家长说“踩着这个软软的枕头是不是很舒服呀,这个感觉是不是和踩在地毯上的感觉不一样?”宝宝只有各种感知觉均衡发展,才能为他们探索世界、发展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
小维尼刚学会爬的时候,家里老人总喜欢带着她在草地上玩,晒太阳,有时候还带着她爬树。我觉得这样很不卫生,也不安全,所以有心阻止。因为我白天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早期教育还是以爷爷奶奶为主。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感知力很强,她会在我带她出去玩的时候,发现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只小虫子,一个小洞穴等等。我很欣慰她这样的观察力,原来宝宝的成长有她的规律,并不能单纯按照我的想法去控制和干预,那些最简单、自然的泥土和青草,也许正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