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食物的渴望永远没有止境,喜欢的东西要吃到肚子圆滚滚,一点没有节制。我记得读小学时,夏天玉米一成熟我就求着大人掰回来煮着吃,一次可以吃到4根,恨不得堵到嗓子眼,要被呵斥不能再吃了才停下。
吃不到的,便化作了无尽的想象,想象它的形状、口感,想着想着,它便成了这世上最好的食物。
1.关于吃的笑话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个关于吃的笑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是一对夫妻早上醒来,发现外面下雪了,丈夫遂叫妻子去看看雪下得有多大。妻子看完回来说:“不大,就像白糖一把一把地往地面撒。”过了一会,丈夫又叫妻子去看,妻子说:“下大了,地面的雪都有葱油饼那么厚了。”再过了一会,丈夫又叫妻子去看,妻子说:“更大了,雪都有锅盔那么厚了!”丈夫于是狠狠地扇了妻子一耳光:“你怎么那么馋,每句话都离不了吃的!”妻子哭着去照镜子,说:“看你下手多狠,我的脸都肿得像个包子了!”这位丈夫大冷天躲在热被窝里,一趟趟地支使妻子跑腿,妻子没嫌他懒,他倒嫌妻子太馋。
当时只觉得妻子真馋,但丈夫脾气也太差了,现在再看,倒是觉得这样有趣的妻子多难得啊,还能够把雪的厚度用食物比喻得如此恰当。
2.冒红油的鸭蛋
小时候我是不喜欢吃咸鸭蛋的,也不记得是几年级学了一篇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从那之后便对咸鸭蛋有了兴趣。家里每年端午都会腌制咸鸭蛋,但不是太咸就是太淡,也很少有像课文里说的那样: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便认定咸鸭蛋高邮的最好吃,蛋黄有没有红油冒出成了我吃不吃那颗咸鸭蛋的标准。
对双黄蛋的兴趣要比看课文时来得早,第一次看到双黄蛋时惊奇不已,不过当时只发现一个,还跟弟弟争抢了一番,但吃到嘴里才知道,双黄蛋的味道也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对小孩来说,新奇比好吃似乎更重要。
3.偷吃杨梅
比起《我爱故乡的杨梅》里,那种吃到牙齿酸软,连豆腐都咬不动的体会,我第一次吃杨梅就像小户瓦房比将军别苑,少而来之不易,所以那味道显得更特别,更深刻。
高中一年级,我还记得是下午课间休息的时间,跟要好的女同学去学校大门口的小卖部买零食,看到附近水果摊上摆着刚上的新鲜杨梅,还带着雨水,我们同时决定必须立刻、马上买一盒吃掉。凑过去问了下价格,要8块,再摸下口袋,只剩3块,便迅速跑回教室找同学“集资”。等买到杨梅时上课铃声已经敲响,我们把它揣在衣服里,在老师怀疑的目光和同学的偷笑声中走进了教室。
等不到下课,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间隙,便偷偷摸摸从课桌里拎出一颗带着水珠的杨梅塞到嘴里,咬一口,酸酸甜甜又饱满爽口的汁液占满了整个口腔,那味道让人不自觉微笑,我们互换了一个眼神,秘密地享受这津甜刺激。下课之后,便整盒拿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了,但那味道总比上课时吃的那颗差了点什么。
4.荔枝与百香果
肖复兴在《荔枝》里描写母亲吃荔枝的场景,小时候并没仔细体课文里会母亲的细小动作,只看到了荔枝的珍贵可人,现在再来看,对母亲的描写才更加令人动容。
母亲先是责怪,虽没吃过,也知道这种水果是顶贵的,觉得不该花这个钱。但被儿子说服后,她“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母亲还问:“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想去去年春节给爸妈带回去的百香果,我们家在江汉平原,还从未见过这种长在亚热带,比桌球小一点的水果。我妈拿在手上,第一句问贵不贵,我说很便宜之后她才放心,一个劲儿感叹这果子长得奇怪,催我切来吃。等我把硬硬的壳切开来时,果瓢散发出香蕉、菠萝、芒果等多种水果的香味占满了整个客厅,她又对这个气味惊叹不已。等吃到嘴里后,她觉得太酸,说不如闻着好。
从此,百香果便成了我妈眼里的“怪果子”。
5.大口吃杨桃
学课文《画杨桃》时,老师再三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那时没心思听,整个脑子想的都是这杨桃到底长什么样,好不好吃,能切成五角星吗?后来学了其他文章又忘了这回事。
大学时跟室友一起买杨桃,我们提起了这篇课文,像是要完成儿时的一个梦想,买回去后切得薄薄的,成了好多片五角星,当时还有些小激动。杨桃水分很足,味道很淡,我们发现切得太薄后吃起来并不爽快。
工作后认识一个非常喜欢吃杨桃的同事,他吃杨桃就是洗干净后像吃苹果梨一样,整个大口大口的咬。后来我也这样吃了一次,吃起来确实特别满足。
6.牡蛎和海带
《我的叔叔于勒》里说牡蛎是这么吃的: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牡蛎到底是个什么鬼,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完全无法想象,还傻傻地认为这应该是国外的有钱人才能吃到的。
现在在沿海城市工作,才知道牡蛎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生蚝和海蛎,很多店子都会做成碳烤生蚝或者海蛎煎。海鲜的种类太多,我吃得最多的就是海蛎了,其他奇奇怪怪的海鲜吃不惯,有时候还被开玩笑,说虽在海边生活了两年,但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原口味。
中原地带最熟悉的海产品就是已经绑好了的海带,但海带刚刚从出海时是什么样的,我也是来了福建才知道。前不久去惠安,傍晚渔船进港口时,看到好大一条海带跟着其他海鲜一起被送上岸,然后被商贩买走,当街就挂起来卖了,仿佛还带着动物一样的生命力。
PS:那些带着记忆的食物远不止这些,你呢?有没有哪些食物让你想起某篇学过的课文,某个人或者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