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有这么一位名师,他是农家子弟,没有优越的社会背景;年少时,做老师不是他的志向;初为人师,也并不得领导的赏识;在成为特级教师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大的教学比赛,没有拿过一个大的教学奖项。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在浙江小学数学领域颇有名气,他就是浙江省金华市战前小学的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
俞正强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都是充满期待的,他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我没有什么本事,这一切都是做出来的。我特别欣赏俞老师的做事风格,也正是这样,我这个寒假阅读了他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叫《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这本书围绕“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和 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这两个问题进行思与行的。书中没有按照知识的属性分,也没有按照教学的要求分,而是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今天我主要从“生长课”来说说“如何让学生亲近数学课堂”。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显著的学科,数学的学习过程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可知数学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大的困难,那么它比其它任何学科丧失兴趣都要快,一旦丧失了这个兴趣,进而整个人的学习态度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审视我们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搞清楚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毫无疑问,让学生亲近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形成学习能力,从而主动去探索数学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但是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主要有哪些弊端呢?
一、数学学习的体力化特征。数学作为思维体操,是吻合学生先天爱思考、爱提问题的学习特征的。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却以记忆的手段显现在孩子们面前。比如在数的组成分解、口算练习中,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老师会让学生不断地背读,不需要思考的背读。因此,一开始学数学就让孩子形成了最初的认识:这门课是需要背的。
数学学习的体力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量时间的记忆和重复作业,这与培养孩子的智力创新是违背的。还有一种特征原因是老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正是缺这个研究,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数学失去了数学的智慧与魅力。
二、数学教学的程式化特征。我记得我在曾经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说的太无聊了,题目都在书上,你讲的每一句话我都可以帮你先说出来。”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是啊,我们很多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总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来一节课又一节课地往下上的。我们可能意识不到枯燥乏味,但是学生是敏感的,他们是天生的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新奇。那么在这种枯燥无味的课堂上,让孩子必须记住老师说的内容,他们对数学还敢亲近吗?他们对数学会感兴趣吗?
三、学习组织与评价的形式化特征。我们说课堂保持整齐、安静固然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必要前提,但是一个学生为了做个好学生而时刻警惕自己的一举一动,想来他一定是不能安心学习的,他能开展思考也是不可能的。一个非常注重思考的孩子,他的体态会自然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不是十分端正,也许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也许有其它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往往我们老师会去指责他不遵守课堂纪律,遭受批评。这种形式主义在课堂的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而且还比较严重。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浊则无鱼。”水太清是生长不了鱼,因为没有食物;太浑浊的水里也生长不了鱼,因为没有氧气。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课堂教学太重视安静,不可能有好的思维;课堂教学太嘈杂,也不可能有好的思维。一个适宜于思维课堂的教学是一个适宜杂音的环境,是在思维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声音。
基于以上的弊端,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生动起来呢?我们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来讨论。
1、学校层面: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是要提高教师的全面素养;二是学校要有一个适宜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状况的机制,要改变这个机制就是要开展科学而有质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就是让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整体提高教育素养,培训内容有师德、教育科研、课堂实践等。第二方面是让部分教师学有专长,成为学校的骨干、中坚力量、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第三方面是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后续力量。这三个方面我们学校是做的非常好的。
2、教师层面:如何让课堂学习生动起来?
(1)学习准备,重在充分。我们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注意。我们可以采用练习法、问题法、感官刺激法、情景模式法等唤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贵在有效。一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自己思维活动的规律。比如在学习2~9的乘法口诀,我们的教学思路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为乘法运算,然后编出口诀再理解。学生掌握这个思维规律后,学了2的乘法口诀,自己就能编出3、4、5等的口诀,这样的的学习才是热情高涨的,才有持续性。二是引导总结学习活动规律。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活动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三是利用知识结构固有规律。利用知识结构固有的规律,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规律、提高学习能力。
(3)兴趣激发,贵在持续。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要下足功夫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有持续的强化,不断地满足需要。
要不断地满足需要,第一层是要构建知识体系的刺激练习。比如通过基本图形梯形的变化,总结出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和相互间的联系和变化。第二层是发现规律、拓展知识体系的刺激练习。比如在一个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最大正方形的边长和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宽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三层就是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刺激练习。比如“你能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中的哪些问题?”第四层是想象设计、培养创新思维的刺激练习。比如想象设计一个48平方米的校园花坛,标上数据,说明设计奖理由。
(4)发散思维,常用常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一题多解,在新知中也要引导学生多途径进行新知推导,这样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就会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予他们充分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同样的,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合适的条件,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课堂,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种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