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读了兰本达教授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在书的前言里,这样说:“因此教师就成了这样的设计师,他们把学校变成提供这种经历的活动中心,变成内容丰富的环境,在这里,未来的公民和未来的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关联,在思想上建立起来,解释这些关联的模型,逐步理解各种现象。”而在书中,贯彻了一个宗旨:帮助孩子树立一种科学信念。
在《连接一个电路》一节里,卡尔作为班里的一个“麻烦”,但是在约翰老师的课上,卡尔一点也没有成为麻烦。相反,他和蒙蒂一起,不但成功地让灯泡亮起来,而且还成功的让两个灯泡都亮了:
“拿住,”卡尔说,一边把电路递给蒙蒂。“你拿住电池。”蒙蒂照做了。然后卡尔显示了如何用导线空着的那一头接触其中一只电珠或同时接触两只电珠。“两只和一只一样亮,”他重申说。
这样的表现,这样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麻烦呢。答案是否定的,不会是麻烦的。
麦基弗先生让孩子们记下发现:
我没发现,要使电珠发亮必须有一个环形电路。
我们在一节电池上接上两根导线,其中一根的一头连在电池的顶端,另一根连在电池的底下,拔两根导线,用胶带粘住,然后把两根空着的导线头的一根绕在电珠的螺旋槽里,另一根接触电珠的底部,电珠就会亮。
路易萨内只用一根导线就使电珠亮了。
卡尔和蒙蒂用了两节电池和两只电珠,两只都亮了,但是两只电珠和一只电珠同样亮。
查克发现,把一根导线分别连在电池的顶端和底端,导线会发热。罗尔发现,有外皮的导线不发热,他认为导线并不发热。
艾琳老师最初担心的课没有发生。而反思我平时上课,我绝对不能如此自如地上这么一节完完全全、实实在在的探究课。
我们也曾经上过《让小灯泡亮起来》一课。在课上我也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发给孩子们。但是我总是非常不放心地先给孩子们设了一个框,甚至还不放心的找一个表现最好的孩子到前面给大家演示,然后再让小组内合作着,试着让小灯泡亮起来。课上的中规中矩,学生只是在灯泡亮的瞬间表现的略有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的持续度太低了,没有能激起学生们的思考,研讨环节我用我手中的线让孩子们紧紧扣着教学目标,学生谈不上什么“发现”,只是完成了实验而已。
通过读《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我对小学科学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探究—研讨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学以致用,尽量让孩子们在我的科学课上也能有所发现,科学探究兴趣也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