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与齐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以后起之秀晋国大获全胜告终。得胜之师回朝,该是论功行赏之时了,但晋国的将军们的一番言辞却出人意料,也证明晋国的胜利是实至名归。
中军帅也就是主帅郤克觐见晋景公,晋景公说: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都是你的功劳啊。
别看郤克跟齐国作死作活地泄私愤,但这一刻却是头脑清醒,有礼有节,否则真是混球的儿的话,也不可能混到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他答道:
君之训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
意思是:首先是您领导有方,其次是几位主帅齐心协力,我有啥功劳可说?
范文子士燮(音谢)就是前面讲过的士会的儿子觐见,晋景公还是那套嗑儿。
这一仗,上军帅是荀庚,但没有出战,是上军佐士燮代为出战,所以士燮答:我只是听令于荀庚,受命于郤克,我没啥功劳。
到了下军帅栾书觐见,晋景公一模一样的套话——当皇上也容易啊,见谁都是那两句——栾书说:我只是受命于士燮,加上手下将士们拼命,我没啥功劳。
了解这些官方辞令的深意,先要了解晋军的编制,其实也就是春秋前期大部分诸侯国的军队编制。
那时,晋国有三军,中军,上军,下军。中军为最高,上军次之,下军再次。各军又有主帅及副帅各一名,如中军帅,中军佐。所以从地位上讲,中军帅最高,一般是由晋国首辅担任,然后是中军佐、上军帅、上军佐、下军帅、下军佐,这六位,就是晋国的六卿。
————简书佐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看官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等级森严的民族,尤其在官场上,越礼高攀和降尊低就都是官场的禁忌。相传周公治礼,就是规定什么人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娶几个老婆,穿什么衣裳,吃饭几菜几汤,排队谁站谁后面,开会谁坐谁身旁,等等。
穷学生颜回是孔老爷子的爱徒,不幸早死后,颜回他爹请孔老爷子卖车给爱徒置办个棺材,孔老爷子坚定地拒绝了,理由就是我这级别的人,没车可不行,我亲儿子死我都没卖车。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相传我天朝的周公立国之初也是先干这活儿,除了不管娶几房老婆穿什么衣服,其它礼数都管得死死的。
我刚工作不久,有一次出差去一个不通飞机的边远小城,只得买了个软卧坐火车前往。同包厢有一位老大爷,一看派头就知道退休前必有一份官职。看到我,大吃一惊,在大老爷,不对,是老大爷的观念里,只有官位达到一定等级才可以“享受”软卧待遇,怎么一个黄毛丫头竟然跟他平起平坐?!一路上老大爷痛斥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不良现象”,到我下车仍然气难平。
这套礼数,直到现在精髓仍在,新闻联播的出场顺序一有风吹草动,政治敏感的人就都知道革命又有新动向了。
这样来看,就看出三个人的回答是多么高妙了。想想看,如果郤克说“都是士兵们的功劳”,那晋景公和几位上中下军帅佐们肯定心里大大地不爽,士兵们也不见得承郤克的情;而如果栾书直接把马屁拍在晋景公的屁股上,那郤克、荀首、士燮这几个人的蹄子早晚得踢烂他的屁股。
这三个人如此做答,八面见光,上至皇上,下至兵士,都被舒舒服服地拍了一遍,而且,看起来每个人都辞功不受,但实际上谁的功劳又都没被埋没。如此三军同心,与当年晋楚之战时的各不服气不可同日而语,再打不赢仗就没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