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天听《鲍鹏山讲论语》,当听到曾子日醒吾身的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特别的受触动,让我对反思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想到了李笑来老师。隐隐约约,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特此记录一下!
在元认知能力那篇文章中,老师提到元认知能力的锻炼方法:坐享、反思、兴趣。
坐享,是我现在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情。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达到那种,传说中入境的境界,每次走神分心的情况居多。关于坐享,我还处在坐享的路上……
反思,这个特别容易理解,但是,想要每天持续的去做,目前我还是没有做到。只是每天会有一个三件事的记录。
之前我也总结过“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也参考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尝试过对标富兰克林13条行为规范。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最近,我又找了一个“晨间日记”的模板,想作为我的反思日记,不过这两天都没有写!人总是这样,看的多,却做的少。
这不,今天我又听到了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感觉古人就是牛,总觉得方法简单、易操作。
或许是鲍鹏仙先生说过,《论语》属于我们的源思想。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触特别深。也因此觉,《论语》写的东西很有说服力,有一种想去践行的冲动。(至少我看到的这一篇是这么想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第一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的意思是说: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做事。(做事)
这句话对应的反省是:做事情我竭尽全力了吗?
曾子的意思就是说,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竭尽所能,不达到目的不罢休。这是在劝我们做一个有用的人。
2、第二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的意思,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别人交往,毫无保留,与朋友赤诚相见。
这句话对应的反思是: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有没有真诚相待?
3、第三句,传不习乎?
“传”有两个意思:老师传下来的和我要传给学生的。
“习”把道理用到生活中加以践行。这不就是笑来老师专栏所要传达的意思吗?
在这里反思是:
⑴老师教给,我的那道理我有没有加以践行?
⑵我让别人做的我做到了吗?我给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这个道理我真的践行过吗?
这一点,又让我想到了笑来老师要传达的最终意思,一切都要靠践行!而在专栏中,老师所教授的每一个道理,都是他自己做到之后才说出来的。就像老师自己说的,我是用命在写……
这又让我突然想到老师说的另外一个概念“分享”。所谓的分享就是,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享受。而把别人的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块享受,这叫“慷他人之慨”。
这里的“传”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有点类似“分享”,当我要传给别人,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就要问自己,我所传的、我所分享的,是我践行过、做到过的道理吗?
而在我们得到老师传下来的知识或道理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自己。老师教给我的那些道理,我有没有加以践行呢?这就是“传不习乎”的解释。
之前我,看老师的文章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感觉,有点类似佛教里面的思想,而现在,我感受到的是,也有点类似孔子传道的感觉。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鲍鹏山先生说《论语》,是所有思想的源思想,我现在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值得信赖。
更让我惊讶的是,曾子说的这三句话,对应了孔子在论语中,开篇说的那三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的是结果,而曾子,说的是达到结果所需要的条件。这样的解读听后,真是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反思总结:
1、做事情我竭尽全力了吗?
2、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有没有真诚相待?
3、老师教给,我的那道理我有没有加以践行?
4、我让别人做的我做到了吗?我给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这个道理我真的践行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