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室友说我买的新衣服只有买回来的那天才看到过。
为什么:因为只有买回来那天在寝室试过,之后就被塞衣柜里再也没有拿出来过了。
室友说:“好看是要付出代价的,好看的衣服总是会穿得不舒服的。”可能她是有同样经历吧,对于微胖女孩来说。瘦子不考虑,因为瘦子是不挑衣服的。
对于好看的衣服,因为是跟平时风格不一样耳目一新所以一眼心动买下来,但是平时穿的时候往往觉得不合适。要么就是觉得不好洗,要么就是穿的时候需要搭配包包,鞋子,里搭或是外搭,对于同款风格缺一样也导致不想穿这个衣服理由,所以新衣服总是被雪藏。
还有个原因是可能从小受家庭影响:新衣服要留着过年或走亲戚的时候穿。
换句话来说就是新衣服要要留着重要场合穿。所以比较贵的新衣服平时舍不得穿,但是有重要场合就不一样了,不管穿着难不难受,只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衣服的效果就达到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可能一直穿旧衣服,没怎么自己买过新衣服,所以不知道怎么买衣服,很多衣服买回来新鲜劲一过就不喜欢了,觉得很土。更别说是去年的衣服了,确实是配不上了今年了自己了。
我有个好友,她买的衣服每一件都被她当成珍品对待,每一件也特别适合她,百搭,简约大方,又有质感,最重要的是舒服。每一件衣服无论面料,款式还是风格感觉都无可挑剔。
有一天我问她:“怎么才会学会买衣服呢?”
“买多了就会买了!”她随意地说。
后来经过漫长的研究中我终于明白了她这句话的意思:试错的次数越大,吸取了经验,你就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对于普民来说,有人喜欢时尚但不注重面料,穿香奈儿同款的面料粗糙硌人的衣服;有人追求舒适耐穿的运动品牌;有人喜欢森系,日式,韩系;有人是没有风格,好看就行,所以各种风格都有,又不会搭,往往买一件好看的要买好几件其他物品来搭,否则出不了门,我就是这种。
慢慢的我会参考好友的买东西习惯:买衣服要找看款式?买了适合场合?自己有多喜欢?买了会穿的次数?
这些问题过后,网淘反复看面料尺寸,最后对比评价。美妆类的会到某书网红推荐。总之是反复考量减少试错成本吧!
可能是年纪越来越大,亦或是买得多了,渐渐的买衣服没有那么随意了。越来越注重面料了,款式一定是百搭简约的,因为这样的衣服穿起来舒适,平时穿得才会多。
很多好看但不适合自己衣服都是鸡肋,送人不体面丢了可惜。整理也是也是大麻烦,平时穿的也就那几件,剩下的都是春夏秋冬在打包。
用经济学来说,衣服的价值是穿得越多才更有价值。虽然从买回来那一刻就贬值了,只有穿才能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