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静芳老师的分享
①和孩子多说“太好了”
昨天的读书会上,静芳老师的分享,和孩子多说“太好了”。举例来说,比如孩子考试考了100分,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太好了”,然后说,看来这一段时间你学习的知识都掌握住了。可是当孩子本来可以考的好,结果却考了不好的分数该怎么办,也可以说太好了。这次考试的意义真是太重大了,把咱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都找出来了。家长一直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引导孩子。
②少走弯路或许不是个好办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少些挫折,其实,如今人到中年的我们,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是不是发现,很多感悟,我们现在收获的一些所谓的人生经验,自己经历过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
敢于放手,让孩子去试错。的确,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家长多学习,多成长,给自己和孩子放手的底气和勇气。
二 、马老师的即兴分享
这是第二次听马老师的分享。马老师是一所中学的心理老师。不用听她分享的内容,光是看着她,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绽放的生命状态,就给人极大的感染力。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魅力。
①不是你有本事,是孩子有本事
马老师说,孩子们考上学,给她发信息,总会说很多感谢的话,她每次都会给学生说,孩子,首先感谢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因为是你首先有这个本事,只不过我们一起把它找了出来。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是他有本事,而不是你有本事。
②理智≠情绪
知了死了,孩子很伤心,孩子在表达知了死了的伤心的情绪,接住孩子的情绪,不要急着给孩子说再捉一只等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大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理智去对接孩子的情绪,这是无法相通的。
三、关于一个苹果和一车梨的新解读
读书会上,贾校长分享了自己和爱人之间关于一个苹果和一车犁的故事。书上原本的故事是这样的:媳妇想吃苹果,让先生去买。结果先生看到人家卖的梨子很好,就给媳妇买了一车的梨回来。路上,大家看到先生给媳妇买了这么多的梨,都非常的赞赏这个先生,说他对自己的媳妇多么的好。这位先生也觉得自己是个好丈夫,看自己多么宠爱媳妇。而实际上媳妇想要的只是一个苹果而已。书上给的标准答案是,要给到对方想要的,而不是自以为的好的。
贾校长和爱人聊到关于这个故事的时候,答案却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这个故事,可以有三种境界的媳妇:一种就是最低级别的,看到不是想要的苹果,上去对先生指责一番,我就想要一个苹果,你弄一车梨有什么用。第二种,虽然不是自己想要的苹果,但好歹也是水果,那就将就着吃吧。第三种,哇,我就想要一个苹果,你给买回来一车梨,你真是太好了。
其实这三种媳妇,体现了做媳妇的不同的感受爱的能力。任何关系的核心,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核心都是感受爱和表达爱。对方的爱,你感受到了吗?你会表达对对方的爱吗?拿这个一个苹果和一车梨的故事来说,先生虽然并没有给媳妇买来她想要的苹果,但媳妇是否感受到了先生的爱意?
那么如何实现让先生买苹果的目的呢?可以先肯定先生的爱,先吃上一个梨,夸夸这梨子的味道真不错,接着再表达自己的需要,吃了梨,人家还是想吃苹果。或许这次出门,先生又买了香蕉回来,依然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先表达爱,再表达吃苹果的需求。如此几次,总能有买回来苹果的那一回。这样看来,不但最终吃到了苹果,还品尝到了那么多的水果,是不是也很好?
换个角度看世界,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