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市面上各种家教类的书没少买,也没少读,可面对小刺猬一般的孩子,不但没有把问题解决掉,反而变得束手束脚。
家长越来越委屈,孩子也越来越敏感,似乎大人做什么都会对孩子带来伤害。你开始纳闷,为什么孩子这么难养?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养育技巧的书,依旧迷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尽皆知的道理,到底有没有一种既能让孩子开心、有作为,又能母亲不作为而又放心的育儿方式呢?
最近在读一本名叫《不管教的勇气》的书。书中提出的不批评而不表扬的教育理念,或许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这本书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研究者岸见一郎所著。岸见一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顾问。百万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也是出自他之手。
《不管教的勇气》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向我们解释阐述,做家长的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
作者认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能够自立,而真正的自立是孩子能够独立作出选择,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1.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生活里的父母,总是忽略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格外敏感。当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即使被批评他也未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每个孩子在被批评时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批评,但在此后还是会做一些让父母批评自己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书中告诉我们,没有孩子愿意被父母批评,孩子之所以怎么批评都都没有改变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在孩子犯错误这个问题上,父母之所以管用批评的方法是因为见效快,这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背后,仅仅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若孩子一味地在父母的批评中长大,最终也会为了逃避父母的批评而变得消极懦弱。
因此,家长要记得,孩子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情,孩子寻求批评往往是为了寻求关注。
批评不可以,那表扬呢?作者认为,总是表扬孩子的话,孩子有可能成为一个不被表扬就不好好做的孩子。
最恰当的做法是,体会孩子的感受和心情,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达理解。
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是,父母可以这样说:“你一定很开心吧”等。或者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感谢,比如,当孩子帮助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可以说:“谢谢你帮妈妈做了家务,我很感激”等。
2.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学习是绝大多数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很多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在考试卷上多拿几分而使劲浑身解数。
最后的结果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痛苦,要么孩子自己痛苦。
孩子成绩好了,家长比孩子还兴奋,倘若孩子考不好,家长比孩子还要痛心着急,到底为什么呢?
在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孩子自己体会到学习新知的喜悦,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才不会轻易放弃。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绝不可以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学习的习惯。
但在这之前家长该走出之前的认知误区:孩子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即使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好的高中或大学,也未必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获得表扬,不能单单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3.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需要大人的帮助,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必须学会自立。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不仅获取帮助,给予才会更开心。
当孩子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告诉孩子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想办法让孩子愉快的接纳自己,然后帮助孩子独立生活。
当孩子倾尽全力,依然人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时,告诉不需要向任何人道歉,不需要内疚。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学习应该认真,但不应过于沉重。
当孩子因条件不成熟,或能力暂时达不到而陷入自卑情绪时,父母要善于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要让孩子明白,自卑并不是件坏事,自卑感是促使人进步的原动力,只有真正努力获得的成功,才不会转瞬即逝。
总结
一句话,教养的关键在于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需要帮助并明确提出时给予指导。
教孩子学会自立,放手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人生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拥有面对生活的信心,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
"能够独立做决定,独立判断自我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如果你也想收获这样的孩子,摆脱让你头疼的育儿顽疾,那么,行动吧,你值得拥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