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不只关于婚姻 更是关于生活
不只描述坎坷 更是展现乐观
阅读它不只收获一个故事
更是体验欢愉和惊喜
这是一位智者送给世间的特别礼物
1
钱钟书的《围城》,年少的时候,不适合读,因为看不懂。
出场人物不多,剧情也并不曲折,通篇看过去,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场景都是白描的,毫无想象空间,对话都是日常的,并不激烈冲突。懵懂的少年读过后,犹如咽了一口淡茶,有滋味却道不明白,远不如可口可乐来得浓烈。
年过而立,再读《围城》,忽然体会到手不释卷的感觉,原先简单的场景陡然纵深起来,本来寡淡的对话瞬间意味深长,看来惟有经过了生活百味,才能读出狡黠的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的人生智慧。
《围城》,原来是一位智者送给世间的特别礼物。
2
许多没有读过原著的人,会误以为这只是一部写婚姻的小说,因为标题的启示感太强,“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而小说的故事主线也确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婚恋过程展开的。
可但凡高超的作家,大都喜欢玩皮里阳秋的把戏,纸上写得是一套,心里想说的是另一套,只有通过阅读的深入,透过看似无关的人物、情节与对话,机智的读者抓住草蛇灰线,才能慢慢让真相显影出来。
《围城》写了生活的真实。
主人公方鸿渐留洋回国,本以为走出象牙塔,世界应顺理成章在自己面前延展,但万没想到,父母、恋爱、事业、婚姻,这些原以为亲切的主题,忽然以不曾相识的面目再次出现,原先认为简单的生活却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盘丝洞将自己缠绕。他经历了两段不成功的恋爱,一次辗转的异地赴职,一场莫名其妙的职场斗争,最终被套上一个仿佛深陷囹圄的婚姻枷锁。
作者轻描淡写,但又精心谋划,一步步把生活的恶意淋漓地展现出来。
理想中的慈父方老太爷,忽然变成现实里虚荣自恋地满清举人,一言一行都想着写入日记,供后人瞻仰;
手足情深的方家兄弟,忽然在家财面前各自琢磨,对于新婚的鸿渐夫妇绵里藏针;
严肃严谨的国立三闾大学,竟稀里糊涂聘请了拿着假博士文凭的历史系主任;
满口之乎者也,一身斯文的教授李梅亭,居然发国难财,走私了一大箱西药牟取暴利。
作者用略有夸张的笔法,写尽了生活的荒诞。生活不是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一下就能把置身面前的人们吞噬,但却是一粒粒微小而无处不在的尘埃,永无止尽的堆积,侵蚀着人们的意志。
然而,《围城》之精彩却不仅仅是将生活的不堪大白于天下,方鸿渐与无处不在的是非周旋时,却仍不时用调侃和揶揄给生活以还击。
钱钟书用洞若观火的明察透视了生活的本质,又用一笑而过的乐观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智者的生活智慧。
作者描写招蜂引蝶的鲍小姐,说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揭露虚伪的褚慎明,作者让他把眼镜跌落进牛奶里,并写道“天知道褚慎明并没有吹牛,罗素确问过他什么时候到的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放几块糖等非他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
嘲讽做作的方翁,“朋友来了,方翁常把日记给他们看,于是邻居便知道端午节前方家大儿子滥交女友,被父亲训斥了一顿,结果儿子‘为之悚然感悟,愧悔无已’,又如前天叫儿子去周家辞行,鸿渐不肯,骂周太太鄙吝势利,而他怎样教训儿子‘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亲无失亲,故无失故’,结果儿子怎样帖然‘无词’”。
作者用诙谐的口吻,入木三分,却并不辛辣刺鼻的完成了对生活的调耍与戏弄。
3
恋爱和婚姻,当然是《围城》另一个重要主题,而这个主题则是由几个女人串联与编织了起来。
鲍小姐的出场,是肉欲之爱的暗示。杨绛曾说“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鲍小姐姓鲍”,一语拆穿西洋镜。
鲍小姐接受未婚夫资助,留英学医,却按捺不住躁动的荷尔蒙,处处招蜂引蝶。她仅用一句开场白“你很像我的未婚夫”,就成功勾引了初次见面的方鸿渐,又在云雨过后对鸿渐无故疏离。
鸿渐对鲍小姐是有真情的,但建立在肉欲之上的爱终归容易瓦解,船靠岸香港,鸿渐见到“鲍小姐扑向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怀里,感到自己真是受到了侮辱”。
高官之女苏小姐是自视清高的女博士,她学成回国,却大把年龄待字闺中,年纪的压力使本想“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她不得不正视婚嫁的问题。
她并不真爱方鸿渐,却只是评估他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她得不到鸿渐的热烈追求,却又要营造出追求者云集的虚荣假象。她刻意地安排自己的另外两个追求者与鸿渐认识,在男方的暗自较劲中,享受被仰慕的无上满足。
苏文纨的出场,是对自私自我者的刻画,我们常会碰到此等人物,条件优越、自命不凡,毫无对他人的爱怜和关心,恋爱之于他们,更像明星之于粉丝,不是双方的喜悦,而是一个人的欣赏。
与鸿渐自由恋爱的唐小姐,是书中最美好的人物,作者没有将一丝调侃用在她身上,反而说“鸿渐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唐晓芙纯真自然,善良无邪,虽然后来两人的恋爱被苏小姐恶意的搅了局,但分手的桥段设计也没有任何恶言相向。理想化的爱情,必然不得正果,但唐晓芙角色的创造,可以看作作者为庸俗生活点燃的一盏小灯,虽然现实阴霾厚重,但人们内心中仍然可以保有一方纯净无尘的所在。
最终与鸿渐结婚的孙柔嘉,是个性格并不十分鲜明的女人。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
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这是一个为婚姻围城而专设的角色,是若干女人婚后的剪影,男人常常怀疑自己婚前婚后娶了两个人,贾宝玉也说,婚前的女孩子是澄澈的水珠,怎么结了婚的妇人,就变成了死鱼眼睛。
持家需要精打细算,于是婚姻阻隔了不切实际的浪漫和美好,变成柴米油盐的锱铢必较。我们很难说是女人心甘情愿发生了变化,因为家庭的责任让她们不能再局限于仅维系自我的欢愉。
但我们同样也十分痛心,生活的现实改变了女人,而反过来她们又维护和巩固着这样的现实,柔嘉反对鸿渐和朋友往来过密,自己的生活圈子却也蜷缩在与一两个亲戚的往来。婚姻是男人走进的围城,而又是女人筑起的围城。
4
《围城》虽然是部生活小说,但因钱钟书学者的背景,我们也常常可以从书中发现被幽默包装的学问和见解。这些学问亦庄亦谐,少了治学的严谨和广博,却多了人间烟火的诙谐与风趣。不仅在初识的刹那,能够逗得读者大笑,更是于快乐过后,如陈年普洱,引人深思,回味绵长,成了阅读《围城》的额外收获。
作者借着方鸿渐的口打趣当时的西学东渐,“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戳中了中国读书人对西方文化表面敬重,内心鄙夷的复杂心理。
又借着曹元朗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的新诗集《拼盘姘伴》,“昨夜星辰今夜摇漾于飘至明夜之风中,圆满肥白的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这守活寡的逃妇几时新有了个老公?Jug! Jug! 污泥里—世界只是泥淖—夜莺歌唱”,嘲讽着以新学为名,虚假浅薄地卖弄。
他让鸿渐驳斥赵辛楣的教育论,点出“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又打趣鲍小姐信奉基督教的未婚夫李医生,“医学要人活,救人的肉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学医而兼信教,那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反正他请我不会错,这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太便宜了!”
阅读《围城》绝对是智慧的享受,除了钱钟书,我们恐怕很难再碰到这样文化昆仑的大学者兼备如此豁达洒脱的才情。我常常好奇,《围城》的英文版本会是怎样,如此一部充满东方语言之妙的作品,是否可以被精妙地翻译成英文。那些充满含蓄、克制和暗示的简短对话,又如何可以被英文充分的解读。
鸿渐和柔嘉争吵,“‘你们孙家人从上到下全像那只混账王八蛋的哈巴狗!’,柔嘉本来不看电影无所谓,但丈夫言动粗鲁,甚至不顾生物学上的可能性,把狗比作甲壳类来比自己家里的人,她也生气了”,仅这一段,我就不知道该怎样才可以用外国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表达这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处幽默。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真正出色的作品,仅凭借语言就可以将读者征服。文学说到底,不是让人“分析”是什么,而是让人“感受”是什么。
《围城》之中的钱钟书,与《谈艺录》《管锥编》的钱钟书风格迥异,不仅是小说作品,更是作家本人,把读者深深吸引,不知不觉被带入到无限欢愉和惊喜的天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