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章,老子这样告诫世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有的东西达到了满盈的状态时候,不如就此罢手。
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正月,曾国藩的湘军攻克钟山,合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同年7月,已是兵败如山倒的太平天国日薄西山,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正式灭亡。此时一些湘军老部下和老战友也都动了劝进的心思,让曾国藩学习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那样他们也能混个开国元勋。但此时曾国藩并没有采纳幕僚的意见,并于当年主动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且逐步解散了湘军,以实际行动向朝廷表明自己没称帝野心。虽然他的做法不为世人理解,但这正是曾国藩信奉“圣贤”的为人准则,才能持盈保泰。
二、“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锤炼得很尖锐,是不能长久保持的。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这句话的意思跟上一句“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所表达的意思有类似之处。兵器都是快打仗的时候把它磨尖了才可以。假如,平时天天磨,把它尖上加尖,尖了还要尖。那么,只要稍微一动,一接触,那尖就碰坏掉了、折损了,就不可能长保了。本来,就很尖锐了,又不断地再去捶炼,非要把它搞的更加尖锐,这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是说,一个人做事不能太过极端太过锋芒毕露,如果做事太极端了,这件事未必能做好,这就是老子给我们的智慧启迪。
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堆满家中,没有人能够守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自招祸患。
自古以来有句俗语,叫做“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个“三代”是一个大约数字,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传承三代以上的,但一定是不会永远传承下去。其实老子提出这种论断:即使你拥有了财富,你能守得住吗?获得财富本来不易,守住财富又何曾不亚于获得呢?
众所周知,商纣王是一个极其昏庸而又极其残暴的君主,然而这只是他后期的表现,事实上纣王在位的初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史书上记载,纣王自由聪颖过人,而且相貌英俊,体格魁伟,所以非常受父亲的喜爱,而纣王在他统治的早年的确取得了了不起的文治武功。他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强大了军力;对外则通过一系列的征讨,统一了东南,把东夷与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得商王朝的版图大大地扩展了。纣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可是人们更多地记住的却是他的过错,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他晚年的作为不仅未能守住自己早年励精图治创下的辉煌业绩,而且将祖先所建立的已传承了数百年的大好江山也都给丢失了。若以纣王的早年作为来看,堪称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可是到了后来,他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傲自满,越来越贪图于享乐,最后甚至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荒淫程度,从而令自己沦落为亡国之君。由此观之,有力的印证了,老子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大道智慧。
四、“功成身退,天之道”成功了就退下来,这才合乎天道。
很多人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但往往真正做到并践行的却廖廖无几。纵观历史,哪些辅助帝王建功立业之后,聪明的人都是功成身退,时时躲避风头,结果安享终老。而那些位高权重,挟不赏之功,仍手握兵权,居功自傲、往往结局悲惨,令人唏嘘不已。
说起韩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西汉时期与萧何、张良并称为西汉三杰。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手握兵权。刘邦害怕韩信功高盖主,就命萧何设计夺了韩信手中的兵权,第二年萧何、吕后合谋设计谋杀死在长乐宫中。
韩信在军事上的才华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甚至被后世誉为“兵仙”,其擅长以少胜多,领兵作战的确如天兵天将,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在政治上的头脑太过愚钝,犯了大忌,以功要赏。不知道功成身退,最后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