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习惯叫知彼解己,也叫将心比心的交流的原则。在人际关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不愿意去先了解对方,然后就妄加判断,妄下结论。这是很多人交流困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假设有一个非常荒唐的眼科医生给病人配眼镜,然后把自己的眼睛脱下来给病人试戴。理由说我戴了十年了,效果很好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谁都知道这个行不通.你发现这个眼科医生还没有诊断
就先开处方。但和人沟通的时有没有这样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尤其是那种别人的话才说一半,他就把人打断说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了。你是这个这个意思,我告诉你应该怎样怎样。这种人是非常自以为是的。所以常常让人觉得很无语,在人际交流中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的父母总说跟孩子很难沟通,或者孩子听不进自己说的话。真的是这样吗?还是你听不进孩子说的话呢?下面有一段对话。母亲说:说吧宝贝,告诉我你感觉怎么样,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是我会尽力去理解的。 女儿说:噢!我不知道妈妈,你也许会认为这很愚蠢。妈妈说当然不会了,你可以告诉我,没有谁像我这么爱你,我只想使你幸福,什么是是你这么不开心呢?女儿说:好吧跟你说实话,我就是不再喜欢上学了。母亲惊讶地问:什么?这话什么意思啊?我们为你教育做了那么大牺牲,竟然说这个话,不上学以后可怎么办呢?要是你能像你姐那么用功,你肯定比她学得好,你有这个能力的就是不肯用功,好好努力,要有积极的态度。接下来就是沉默。
你发现我们总是急急忙忙的给别人好的建议,认为这就能解决问题了。往往不能首先花一些时间进行诊断,然后去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那我们怎么才能够养成知彼解己的习惯呢?
第一是要放弃自我似的回应。就是随便接一个话题来,都能谈自己半个小时,或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有限认知轻易的给建议。 比如:我以前也有类似的经历,我有这样样的感受,你应该怎么怎么样。
还有就是价值判断型自我回应,就随便下判断给定论。比如:你这么做还不就是为了什么吗?还有前面我们说的自以为是型的,自我式的回应就妄断别人的动机。非常自我的沟通就是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阻碍自己倾听,阻碍理解别人,这是一种毛病。
另外要想真正的能够知彼,要了解别人,将心比心地倾听是最重要的。
人听话分几个层次。层次最低的是听而不闻,耳边风,其次叫虚应故事,嗯、啊、是的、噢、噢,一般人这样的频繁地回应的时候,往往他是心不在焉的。第三个层次倾听是选择性的听,只听合自己口味的话。第四个是专注的听。每句话也许都用心用脑的听,但是不是真正的听出感觉能够理解对方还不一定。层次最高的就是将心比心的倾听。是你听的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回应。通过对方说的话来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和内心的世界。
将心比心地倾听和同情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同情它掺杂了价值判断和认同,有时人际关系的确需要多一份同情,但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心。
将心比心不是代表你什么都赞同他,而是指愿意深入了解对方的感情和理智世界,还有将心比心地倾听有极强的治愈作用,可以为别人提供心理空气。
没有空气,我们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而人精神上有一种需求、一种渴望,需要一种空气——被了解、被肯定、被赏识。你能将心比心地倾听别人说话,就可以提供对方这种心理空气,满足对方精神上的需要。只有当人被理解了以后,他才愿意听你的建议的。
本节播音的重点是知彼解己,就是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对方自然就容易理解你了!理解别人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态度,而聆听和倾听别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也是一种态度。听音频weixin60586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