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其实这个职场,对笔杆子并不友好
以我的20年的职场生涯来看,有三大职场潜规则能把笔杆子坑死。
潜规则之一:“能者多劳”。这是最令笔杆子痛恨的潜规则。
机关的工作,公文是主要载体,不管什么部门、什么业务都少不了写个报告、总结啥的。尤其是向上级机关的情况报告,领导都会比较重视,因为上级单位就是靠这个来判断自己的工作情况的。有的业务部门与文字打交道少,偏偏碰巧有个重要的事儿向上级汇报,写了几遍都不满意,咋办?
领导往往会极具魄力地大手一握:让那个笔杆子写!
至于这活儿是不是笔杆子的本职,这往往不在领导的考虑范围之内,领导只考虑结果,不管这些过程。笔杆子就这样干了许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冤枉活儿。
潜规则之二:“这活你干了第一次,就得一直干下去”。如果说“能者多劳”只是开了个坏头,那这第二个潜规则就把这个坏头变成了一股坏风、邪风。
机关工作总是类似的,第二年,同样的活儿一来,那位写不了报告的部门领导马上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计上心来。把去年笔杆子写的报告打印出来,跑到一把手那里哭诉,声泪俱下:“领导您看,上次就是XXX写的,这活虽然是我们牵头,但报告是他写的,这次就还让他写吧。”领导一看:“说的大大地有道理,批给他!”
得嘞!笔杆子,你就写吧,谁让你能写呢?
潜规则之三:“笔杆子除了当笔杆子,干不了其他的活,尤其当不了领导”。如果说“能者多劳”只是让笔杆子痛恨的话,这一条简直让笔杆子咬牙切齿了。
当笔杆子还是个毛头小伙的时候,就被人告诫:“你干哪个专业都干不过那些有背景的,只有写公文,因为这活太累,有背景的谁也不愿干。但谁也离不了笔杆子,你写的好了就能得到提拔,才能跟那些有背景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乎,泥腿子家庭出身的毛头小伙奋然投身到公文写作这一大坑,焚膏继晷、点灯熬油,生生把自己的毛头变成了秃头,到了提职的时候,不是这么回事儿啦。
“笔杆子除了当笔杆子,干不了其他的活,尤其当不了领导”这话横空出世,平时让笔杆子干活的时候它隐藏不出,一到提职的时候它就兴风作浪,灌得领导满耳满口都是。
天可怜见!咱们笔杆子拼死苦干,不就为了这一天么?让这歪风一吹,运气好的时候,不重要的领导职务、边缘岗位还能轮到笔杆子,运气不好的时候,您就原地踏步,一直到退休吧。
当然也有些是因为笔杆子自身性格原因,比较较真,得罪了领导。但事实证明,笔杆子走上领导岗位的比率,并不比其他岗位的人多,尤其比不过业务岗位。
二、笔杆子熬坏了身体,顾不了家庭
自打我入了公文写作这一行,便非常崇拜那些大笔杆子。
有一年,我十分荣幸地被大机关借调,师从理论研究室主任。某一天,主任非常惊讶地告诉我们:“我今天去跟某研究室主任一起推一个大材料,我还在看资料思考,他竟然直接写上了,速度比我还快!”我对主任已经非常崇拜,听说还有人比他还强,就留上了心。虽然只借调了短短几个月就回去了,但我一直关注着那位比主任还强的领导。
后来,听说这位领导当了宣传部长,我跟同事感慨:“又一位将星就要升起了!”
我感慨没几年,又传来了这位领导的消息:他放着即将到手的将军不做,退休了。我急忙问是何原因?答曰:“身体熬坏了,办了病退”。
还有一年,我跟我的同学----某高层领导人的秘书聊天,聊起写作的酸甜苦辣,他告诉我,有一次他负责某领导的大材料,熬了四五天通宵,完稿那一天,他颤颤巍巍来到洗漱间准备上厕所,忽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那个血喷的,跟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对穿肠’喷的一样。”平平淡淡的话,带着无限的心伤。
身体都顾不了,要说能顾得了家,真是见了鬼了呢。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里,往往只有一个特别能写的笔杆子,其他人往往远远不及。这样造成了一正一负两个后果:正面的是一举奠定了笔杆子不可或缺的地位,负面的是啥啥活笔杆子都逃不掉、躲不过。活儿多,笔杆子加班熬夜就成了常态,不仅连自己的身体都保不住,更别说家人了。
我的一位老大哥就遇到过这样的窘境。他的姥姥去世了,按说亲人也算是五伦之首,请假不应该不批。结果到领导那边,领导面有难色:“你这还有个材料没写完呢,我不是不批你假,你抓紧写,写完就走。”老大哥只能强忍悲痛,连夜动笔,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我也曾经体会过类似的滋味。孩子两岁时得了手足口,嘴里溃疡七八个,三天三夜滴水未尽,只是哭得撕心裂肺。我好容易等到第四天凌晨两点,才加完班交完稿,打车回家看看儿子。小家伙看到我忽然不哭了,我便用勺子喂了他几口水。第二天一早急急忙忙打车回到单位,觉都没睡到3个小时。我的周围,许多笔杆子同事都与孩子很生分。为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长大,岂不是人生憾事?!
有许多女性朋友向我请教公文写作,我一概回之:“别入坑!”我没有丝毫不尊敬女性的意思,但我身边确实很少有女生成为公文写手。一个花季女孩,每天熬夜加班,且不说头发颜值保不住,就连孩子都顾不了,怎么得了!怎么忍心啊!
三、如果不想再当笔杆子,出路在哪里?
其实,本不应该提出这个问题。
能够称为笔杆子,能力素质肯定是过硬的,如今我国是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国家,市场这么大,总会有咱们一碗饭吃。不过,我还想唠叨两句,为咱们笔杆子打打气儿,顺便也出出主意。
吴敬梓老先生在《儒林外史》第11回说出了对八股文章的评价:“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其实,对于一个公文笔杆子来说,也是这样的。有了公文的逻辑能力、归纳能力、理论能力等等各方面的基础,转行也并不难。当然,对公文写手来说,最好还是不离开文字工作。那往哪里转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某次党课上,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爱听专家的讲课,而不喜欢听领导的讲话呢?我认真对比了一下专家授课与领导讲话的区别,找到了差异:专家授课讲稿里有我们人性中最喜爱的东西----事例,或者说故事。他们往往用事例来论证观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领导讲话则要么提要求,要么讲理论,让人不太爱听。
再看当前如火如荼的各类公众号文章,少有纯粹讲理论而火得一塌糊涂的。绝大多数都是故事当先,说理在后,用故事映射道理,别说大家爱看,连笔杆子自己都爱看。
写自媒体文章也许是笔杆子的一条出路。笔杆子转行去讲故事,难不难呢?至少,没那么难。
我曾在某国家级艺术研究院工作过,更高层次的领导对全院艺术研究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评价:史长论短。史长,即是对各类艺术的发展史,记述得比较详细,也比较权威;论短,则是说归纳总结艺术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当前艺术研究的发展不够。原因就是,记述历史容易,而归纳经验教训,需要历史视野、理论功底和归纳能力等等,这个比较难。
着啊!历史视野、理论功底和归纳能力等等不都是咱们笔杆子们的强项么?在笔杆子眼里,描述一个历史故事比归纳总结提炼历史教训要容易得多。
如今,各类公众号、短视频(短视频也需要文案)大行其道,市场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大,报酬也相当丰厚,为想转行的笔杆子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作为一个笔杆子,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个写手的辛苦都不被辜负,每一个写手都能在成为领导高参的同时,也铺平自己人生发展的坦途。但如果有一天,你要丢下铁饭碗,去市场上打拼时,也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和一往无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