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会使影响孩子一生,梁启超是一位“超级老爸”。
梁启超先生在近代中国被誉为“中国精神之父”和“中国珍贵的灵魂”。他不但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学问家,更是更是一位在儿女培养方面建树颇多的教育家。他一共有九个子女,个个都是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启超九个杰出子女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曾任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庄,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
幺女,梁思宁,投奔新四军,参与中国革命的军人。
幺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传奇背后,父亲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功不可没。
为何梁启超的孩子们个个都如此优秀?梁家的满门才俊离不开梁启超的言传身教和他超前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那么,梁启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1.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梁启超经常叮嘱孩子们逢年过节必须去信道谢、拜年曾经帮助过他们家庭的二叔;外祖父去世,他不但叮嘱孩子们来信安慰妈妈,还要给舅舅们去信表达抚慰之意。
对于治学,梁启超看重的不是成功与否,而是治学的态度。在写给思成、思永的信中,他教训道:“如果你可以上升就更好,如果不可以也不用愤懑,只要用功尽力就于心无愧,如果自暴自弃,就不是我家优秀的孩子。”
梁思成后来曾说,父亲的治学方法对他和思永的影响特别大。梁思礼也说,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父母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给的模板所铸造的。父母善良孝顺,那么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受到父母的影响变得善良孝顺。
2.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有时给予宽慰,有时给予鼓励,宛若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方向。他会给子女提建议,但绝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原本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尝试之后发觉自身兴趣不大,于是他写信道: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后来思庄还是选择了自己心爱的“文学”,并没有选择生物学。在自己的努力下,梁思庄成为了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现在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靠谱,没有什么培养价值,直接选择抹杀掉或是试图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内心意愿,学习才会成为孩子永不枯竭的动力。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
3.不可贪图享乐
对于儿女职业的选择,梁启超教育他们要敢于吃苦冒险,不可贪图享乐。
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即将学成回国的时候,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员职位都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梁启超在给梁思成建议时认为:东北虽苦,却是未开发的地方,在那边几年,将来或可辟一新路;而清华大学虽然方便闲适,但却是“温柔乡”,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果然,最终接受了东北大学聘请的梁思成,很快便大展宏图,在那里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孩子在贫瘠的沙漠里,而不是在温室里成长,会更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会更努力去奋斗,会更加珍惜生活,更懂感恩。
4.让孩子学会感恩
梁启超1920年12月18日写给长女思顺的家书里有这么一段话:“宝贝思顺,得十月二十一日禀,甚喜,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感恩,那么孩子就会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良好的品格。懂得感恩的孩子有更强的责任心,能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梁启超的育儿观在今天仍然适用,现在很多孩子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成长,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会“满足”,没有过“缺失”感,不懂感恩。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可以减少“小皇帝”的出现,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纯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5.有针对性指导孩子
当梁思成因为车祸耽搁一年去美国留学时,梁启超怕孩子因此而着急,萎靡,梁启超安慰说:“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 梁启超告诉孩子,学习不止在一年半个月,要的是持之以恒。
当梁思成认为自己学的建筑学是艺术,不能救国,心生疑惑时,梁启超引导梁思成: “唐代李白、杜甫、姚崇、宋璟所学所投身的行业不一样,但他们都在自己的行业创造出了一片天地,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二梁启超担心三儿子梁思忠,热心政治军事,但太年轻,血气未定,过度的热情遇到冷水就会扛不住,梁启超的教育方法是,“不愿高压,只把事业上的利害慢慢和他解释。一面不打断他的勇气,一面又帮他耐心分析其中的利弊。”
从梁启超对梁思成和梁思忠的教育方法可以看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6.从不吝啬表达对儿女们的亲昵
在孩子们面前,他是一个亲切有味的父亲,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梁启超在信中对儿女们的称呼都是很亲昵的:“宝贝”,“大宝贝”,“老BABY”,“大孩子们,小孩子们”。
他给二女儿的信也是饱含了强烈的亲情,“小宝贝庄庄,我想你想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
即使在现代,这种教育方式依然适用,或许在很多孩子眼里的爸爸是严肃和不善言语的。那么爸爸很多时候可以尝试改变下这种“刻板印象”,比如爸爸可以在下班回家时对孩子说:“宝贝,爸爸今天上班都在想你呢”、“宝贝,和爸爸一起看书吧”“小可爱,今天听妈妈的话吗?”......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亲的爱,拉近与孩子心l灵之间的距离,打开父子之间的话匣子。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有许多教育观点,比如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的厚越好等等,字字珠玑,正和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不谋而合。
所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在近现代家族史上极为罕见。 梁家满门才俊,主要归功于梁启超的教育理念。正所谓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榜样,梁启超就是一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除此之外,梁启超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投其所好,自己只提供指导性建议,还注重加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教育孩子要自信、勇敢、感恩......这种超前的育儿理念,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
今日互动留言:
讲讲您和您爸爸的故事......
请留言温暖我们哦~
-End-
添加小勇助手“yydyong2019”、关注公众号“小勇儿童安全平台”,每周领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