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1:月光下人即觉得安全,有可以放肆,所以可以情绪可以得到描述和表达,
诗歌是对人的情绪的表达,就诗歌而言,月光是个用之不尽的美好意象,大概是因为月色朦胧,看不清现实,但是看的到世界,所以我们既觉得安全,又可以放肆,所以人的热情往往可以得到释放,所以月光下,往往我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描述和宣泄。所以李白在月光下,想家了,孤独了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高明不被人待见,看到月光竟然埋怨里面,“我本将心与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关明月什么事儿,不受待见就不受待见嘛。
2:世俗世界和诗意世界是水火不容的,但是此消彼长,可以相互转换
这个倒是让我想起《红楼梦》里面的嬷嬷们对宝玉的描述“说这个公子哥,又痴,又傻,时而对着月亮叹气,时而又对着燕子说法,风把花吹落了,他就会掉眼泪”。对《红楼梦》的引述是大概的意思,没有去翻看原文。有兴趣可以去翻看原文看看。这个是一个非常尖锐的对比,一个是名利场中的人,眼里只有名和利,一个是虚拟诗意的世界,眼里只有对自己心境的那种感受。当然宝玉对这些婆子的评价也非常恶劣,说他们是“死鱼眼”。世俗世界和诗意世界应该来说历来都是水火不容的。但是人的两个相对的需求,而且是此消彼长的,比如宝玉家道中落,家族被炒,整日心惊胆战,如履薄冰,我估计也没有了那份对盯着月亮看的闲情逸致了。
此诗说的是在月光下,一个年轻小伙,看到一一个美人在月光下行走,想撩的狠,可是用怂,所以就盯这个看的场景,当然,要是不怂的话,在先秦那个奔放的时代,已经少儿不宜了,诗歌是描述小伙的心情的,很有层次感,第一个层次是“悄”,第二个层次是“慅”,第三个层次是“惨”,开始觉得心慌慌,然后又觉得烦得很,纠结的很,最后觉得心潮澎湃,跟猫挠似的。
对月光描述分为连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皎”,第二个层次是“照”,第一个曾是“咦,月色不错哦,哟,哪里有个美人儿哦,月光映衬,美人无暇,美不胜收,”。第二个层次是“月光照在我心爱的人脸上,心爱的人近在咫尺,却又有种远在天涯之感,心里面跟猫抓似,心里心潮澎湃,根本无暇顾及月色”
应该是来说,在柔和的光线下,美人儿会显得更加婀娜多姿,脸,步伐,秀发,腰都会往往会有一种融入情景质感,你看不到雀斑,看不到皱纹,也看不到,肥嘟嘟的身体,当然也看到别人的一颗世俗的心,所以在柔和的灯光下,更容易对对方产生钦慕之情,这里并没有要贬低世俗之心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跟你爱的人在柔和的灯光下漫步,你想到他的那颗世俗知心,就有些尴尬了,或者对方尤其恶劣吧。当然红灯和红灯区除外,呵呵。
注释
⑴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
⑵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⑶僚:同“嫽”,娇美。
⑷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⑸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⑹劳心:忧心。
⑺悄:忧愁状。
⑻懰(liǔ):音柳,妩媚。《埤苍》作“嬼”,妖冶。
⑼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⑽燎:明也。一说姣美。
⑾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⑿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