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快的心理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巴不得立马见效、立竿见影,做什么都立刻得到反馈。
一直在求高效,那么达到目的了吗?显然没有。去问问那么人听信了“七天从入门到精通”“一个月搞定英语”等商业广告的人就知道,多半学无所成,而且半途而废。这几乎就是必然。抱着一个急于求成的心态去做事一定是慌不择路,浮躁不安的。而任何一条路,都没有速成,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远。这就是所谓的跨者不行。
审视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当你心急火燎的要开始干一件事时,你往往对事情有了一个美好的设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的最好。而你忘了,这件事对于自己而言(即使是断断续续接触了好多年,比如英语)是不熟悉的。自己从没有把这件事做到熟练,那么对完成事情的时间就会远超预估时间。当然这是所有学习者的困境。但关键区别在于,你开始做事的心态。一旦急于求成,那么事情的反馈不如预期,再加上困难的打击,时间的延后,这中间有无数个困难后让你选择半途而废;相反,抱着耐心的心态,一点点,慢慢做,反而能够将事情完成。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以上并不是说明不要设定预期时间。如果不设定目标,可能又会陷入无限拖延的境地。没有管理的时间一定会被大量浪费。你要设定一些环节的时间表,再根据做事的节奏进行调整。一来就大刀阔斧,野心勃勃往往是因为不切实际的表现。
速成背后的心理动机往往是慌乱:不知道要做什么,可知道必然要做点什么,有所作为。于是慌不择路,选了一条就上路,走着走着,觉得看不到方向,就放弃了。而慌乱是由混乱无序造成的。不懂得去分析、辨别,慌忙上路,又因为不懂得分析,所以脑子里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做事就没有任何成效。
然而事实上,方法论在做事之初就是不重要的。在能接收到的各种信息里,总是会有很多经验、方法论的分享,这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你追求高效的浮躁想法。追求高效本身没有错,那么分享也很好,只是在一开始时反而会是误导。实际上,只要你可以做,你就会收获,你就会得到经验,只要你坚持做,坚持思考,你就会获得进步,你就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压根就不是方法、技巧,而只是你内在的需求。只要你有这个需求你就能够进行下去,碰到困难也不至于让你立马退缩。
最重要的事,找到自己的需求,开始做。眼红别人的高效进步只会让你一无所获。慢慢来,坚持做,你就会进步。而从进步中收获的喜悦,会让你乐此不疲,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