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鲁佳演说
开放式提问大多数都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提出问题。好的开放式提问会让对方畅所欲言,有较大的自由度,会收到千百种不同的答案,可以帮助自己收集更多的信息。
封闭式提问,是让对方明确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要”或者“不要”,“同意”或者“不同意”等二选一的答案。好的封闭式提问,可以直达话题核心,迅速获得信息。
简单来说,开放式提问不会对对方回答的内容有太多限制,让对方的想象力、职业技能等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又不显得问题苛刻。封闭式提问则把对方的回答限定在一个框架当中,让对方无法顾左右而言他,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提高问答效率。
具体来说,我们一般会在沟通开始时,用封闭式提问引入主题,然后用开放式提问使沟通深入进行下去。如果对方是性格内向的人,我们无法在一开始就弄清他心中所想,而利用开放式提问,就能让他主动把心中的东西说出来。
比如有个同事工作效率很高,但不善言谈。如果你向他请教工作经验,很有可能是问他一句,他回答一句。但由于你不知道他的高效率是哪方面的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如果你的提问是封闭式的,效果就不好。如“这个问题是不是要这样?”“你平时会不会加班?”“你业余时间看专业书吗?”这样问,你就必须不停地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一定能问到点子上,无异于大海捞针。对方本来就比较内向,被你这么一通问,肯定会不耐烦。如果用开放式提问,让对方自己来回答,效果就比较好了。比如:“你工作效率这么高,有什么窍门吗?”“我该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样高效率呢?”“你是怎样做到一直这么有干劲儿的?”这样提问,他就得结合自己的情况回答你的问题,一般不会是只言片语,而是一些长句子。同时,他的回答多多少少会对你有些帮助或启示。
当你想深挖细节时,开放式提问可以帮助你发现更多。比如你问别人对一件事的看法,问他有什么特别的需要,问他遇到了什么难题。通过对方的回答,你可以了解到更多具体的东西,发掘那些不为人知又意想不到的细节问题。
当你想引导对方的思维,同时又想调动对方积极性,加深他的理解时,可以用开放式提问。比如有个同事总是抱怨,你可以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然后问他:“故事里的主人公经常抱怨生活,你猜他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发展?”又比如有个同事是工作狂,整天加班加点,你可以用开放式提问来劝他劳逸结合,问他:“你这么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呢?”当他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再因势利导,进行劝说。
封闭式提问一般用来引入问题的主题和给沟通做总结。这种提问可以让你尽快得到想知道的答案,明确某些事实,同时将沟通时的主动权握在手中。有时候,一些容易回答的封闭式提问,也能起到缓解谈话气氛的作用。
具体来说,在沟通刚进行时,就要用到比较容易回答的封闭式提问,这样不但能迅速将对方带入主题当中,还能让气氛显得轻松愉快。比如:“你想喝咖啡还是奶茶?”“路上冷不冷?”“刚才的聚会玩得开心吧?”
封闭式提问还可以用来划定沟通的范围,让后续谈话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比如你可以问领导说:“您对我这个月的工作情况还满意吧?”这样一问,接下来所说的内容基本都会围绕对工作情况满意与否来展开。
用来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需要用到封闭式提问。比如当沟通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对方:“您刚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对方的回答会让你清楚你观点的对错,方便你及时做调整。
结束沟通时,要用封闭式提问来总结沟通内容,得出相应决策。比如:“从刚才我们所讨论的内容,我们都明白了公司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对于我说的对策,大家都明白了吧?”这时无论明不明白,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
封闭式提问在不熟悉的人之间使用,效果有时候比开放式提问效果要好。下面来看两个例子。
小王准备请同事小周吃饭,顺便请教几个工作上的问题。于是在下班之后找到小周,说:“小周,你晚上有时间吗?”小周说:“没有。”小王接着问:“有什么事啊?”小周说:“我已经约了人了。”小王问:“约了谁?”小周说:“你问那么多干嘛,你又不认识!”小王有点生气:“架子这么大啊!”小周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同样是请人吃饭,小李见同事下班之后还没走,便说:“怎么不回家啊,是不是不用回家做饭,直接在外面吃?”同事说:“是呀!”小李说:“没人请你吃饭吧?”同事说:“我单身汉一个谁请我吃饭啊!”小李说:“那正好,一会儿咱俩一起去吃饭吧,我请你!”同事爽快地答应道:“行啊!那就让你破费了!”
都是请同事吃饭,小王和小李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提问方式。小王除了第一句是封闭式提问之外,接下来的提问全都是开放式的,对方完全可以不给出明确答复。但小李则不同,提的问题全都是封闭式的,对方要拒绝就直接拒绝,要同意也是干净利索地同意。
需要注意的是,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使用必须平衡,不能一味运用某一种,而忽视了另一种。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让沟通顺利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