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Onewing,群里都叫我一只翅膀,关于这个昵称,我很喜欢,因为我觉得辨识度很高,在我眼中它是这样的:
然而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眼中,它却是这样的:
所以简单自我介绍下:我是Onewing,天蝎座,4年嵌入式研发经验,就职于生迪智慧(智能家居照明公司),网易产品微专业2期成绩第一,因为这个身份,目前兼职产品助教工作。
在正式开始我的分享前,我想先做下预告,今天你们会从我的分享中得到什么?
1. 第一点,最重要,玩游戏,赢奖品;
2. 你们能获得一个能落地的竞品分析方法;
3. 在竞品分析中,我会讲到用户的部分,对于我们目前简运营社群人员的发展和留存也会有一定启发;
OK,今天的主题是“从七巧板到竞品分析技能GET(GET加重放大)”。
说起七巧板,我们小时候可能都有玩过,那是童年美好的一段回忆,那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巧板的升级版本叫做智力七巧板,相信大家每个人都已经拿到了一份。
请先检查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是不是七块~
OK,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有奖励哦~~大家听好游戏规则:等下我会放出一张完整的图形,大家照着我的图形样式,完成并且第一个拍照发在我们本次活动的微信群里的同学,将得到我准备的一份小礼物,那么,大家准备好了吗?放图:
(大家游戏,并且现场发放奖励。1份笔记本)
OK,小游戏结束,没拿到奖励的同学不要灰心,后面还会有更多奖品放出。
玩完了游戏,我们把注意力转回来,今天是一次学习型的分享会,所以呢,我们不仅要玩,还要反思,我们是怎么参与并完成这个小游戏的?大脑是怎么运作的?
(此处等待大家回答,+互动)
Ok,所以,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内容:基本认知模型:
此处PPT。。。(采集信息)
首先,我们做的是采集信息,我们通过自己的双眼,自己的双手,在感知一个我们或相识、或陌生的一个事物——七巧板。比如说,我们刚才一起检查了我们的七巧板是不是七块,同时,我们看到了七块不同的形状。这就是采集信息的过程,输入到了我们的大脑。
此处PPT。。。(加工信息)
第二点,我们的大脑开始加工信息,我们知道,挖空的圆型对应圆形可以拼接,圆形放在长条形上可以当做一个脑袋,我们的大脑开始根据输入的信息,和以往熟悉的信息产生了关联。大脑开始指挥我们自己的双手进行操作。
此处PPT。。。(输出信息)
这就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基本认知模型】:采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
OK,可能你们会有些困惑,今天要讲的竞品分析和基本认知模型有什么关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抛给大家另一个问题,做竞品分析最重要的是什么?
(此处互动。。。)
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目的】,比如说,之前我在做产品微专业竞品分析作业的时候,我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同时拿到一个高分,所以写了不少自己的分析思路。但是如果在公司里,我们做竞品分析,是为了要预研一款产品,找到自己设计产品时切实可行的切入点,甚至要汇报给Boss看,Boss更关心数据和结论,长篇大论只会让他们对你失去耐心,甚至有时候会曲解你的意思。其实,所谓目的,就是要根据你的对象的需要,或者根据一定的规则去【输出信息】
我们刚才在做七巧板游戏时候,我事先公布了游戏规则,大家要按照这个规则将你们各自输出的信息给我,才会拿到奖励。所以说竞品分析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输出信息】的对象,按照一定规则,去明确【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目的后,就要根据这个目的去进行【采集信息】。
那么采集什么信息?怎么去采集呢?这里,我首先分享一个网易云音乐产品经理王诗沐和有道词典产品总监张硒铭都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的一个竞品分析方法:用户、功能、数据。从这3点去分析。
此处PPT。。。(分析方法:用户、功能、数据,依次展开)
用户就是谁在用这个产品的功能,哪类人群是核心用户、主流用户、可能会流失的用户。
这对关心社群用户运营的人还是蛮重要的,因为要运营好,就需要知道这三类用户的特点以及他们可能的转化条件:
此处PPT。。。(核心用户、主流用户、可能会流失的用户)
核心用户是指用了这个产品绝大数功能,同时有付费行为,并且获得了大量有效反馈的用户。因为使用了绝大数功能,所以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同时产生了付费行为,时间与金钱的投入,恰恰代表了用户投入了大量的【沉没成本】,当用户投入大量沉没成本的时候,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奖励反馈,反馈要及时、随机。
及时性:qq音乐绿钻。比如说,我们简运营做公众号,粉丝数从0很快的增长到500多,但现在粉丝数如果持续固定在500+增长缓慢,宏观上来说,我们会采取一些激活的方案去保证与提高内容,最终做到吸粉,但如果大家投入了不少精力在方案上,最后却收效甚微,团队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洋洋、睿睿作为自媒体组负责人,接下来如果面对这个问题,该怎么做?可以后续可以再讨论。
随机性:奖励是要在得知用户需求的情况下,不经意间的给到他,要有惊喜感。感恩节,得知大家对pmcaff邀请码需求旺盛, 答疑后附带了奖励pmcaff邀请码的活动,起到了很好地群活跃的作用。
比如说,网易微专业,他的核心用户是指那些不仅付了学费,而且非常认真的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并且学习后得到了很多正向反馈的人,例如在座的各位,你们就是他的核心用户,比如说安仔,花了学费,付出了时间(公众号的文介绍了)而且还是前十名,所以她就是核心用户,她的复购率就很可能很高,比如她现在就买了用研的微专业,我可以预言,如果她在用研课程中连接到了更多的可以在一起做事情的牛人,她一定会在买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主流用户:一般而言,主流用户使用了这个产品的20%最重要的功能,但是没有产生付费行为。或者说,付了费,但是没产生什么使用时间。时间、金钱,二者缺一,同时没得到什么有效的反馈。比如说,微专业有一群付了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基本没有参加学习的人群。举一个反面教材,比如说我,之前买了一份安卓开发的微专业,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学习。。我虽然付费了,但是基本没有体验课程,也不会产生用户数据,更不会提出什么改进意见了。这样的主流用户,其实是有很大概率转变成流失用户的。
可能会流失的用户: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使用频次逐渐降低一群用户。
所以说,去了解三类用户,并且观察意识到他们之间的转化,无论是对我们做社群运营还是竞品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既然这么重要,怎么去找到与了解这些用户呢?
此处PPT。。。(问卷调查、用户深访、看评论)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用户深访、看评论。这里我介绍下自己做用户深访时的经验,首先我们需要做一个竞品的用户画像,一般画像2-3个因子就足够了。然后根据每个因子去找2-3个人做深入沟通。同时,再找2-3个不使用该竞品的用户去做沟通,去寻找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在做用户深访时候,有一个方法,这也是我研究【天天向上】【鲁豫有约】这两个节目主持人得出来的,就是在深访前尽量用场景化去勾起用户的回忆,比如一张老照片,一段往事,诸如此类。
天天向上采访丁磊时候,找到了丁磊的一张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张长头发,拿着吉他的样子,勾起了他很多回忆。
因为回忆往往会激发用户头脑中深层次的思维,更容易在接下来的设问中,得到用户的情感露出与深层次的需求。所以深访前,也尽可能对用户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之前在对网易云课堂调研时,其实找到了秋叶老师作为调研对象,但是用了一个比较另类的方法。首先我读了他出版的书籍《我的网课创业》,了解了他的一些想法以及他和云课堂的关联历史,然后设计了4个问题,在【分答】上,一个个的抛出,最终整理成一份比较系统的大咖用户深访。
那么,还有一个方法最基本,就是看评论。就是一条条看,当时研究云课堂时候,我是把app annie上的用户评论一条条的看完了一遍。这个最朴素的方法,反而有一个大大的好处,待会和大家讲。
功能就是这个这个产品有什么功能,并且如何展现这些功能的?
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影响了他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的时候,可以先用脑图工具,把所有的功能进行【穷举】,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思维框架进行【分类】,最后根据产品分析和用户调研,【筛选】最核心的功能。了解如何展现这些功能的最好方式就画原型图,自己照着画一遍,把每一处跳转、每一处逻辑都包含进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篇文章发布在人人上的时候,吸引到一位上海做对外汉语教育的创业CEO看到,约了面谈。
这里分析产品功能的时候还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具体怎么做呢,就是首先作为PM,把自己认为的比较重要的功能列出来,通过雷达图进行打分,然后,再去找核心用户,主流用户,让他们打分,看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很多出乎你的团队意料的事情,得到真正的用户的痛点和你需要设计的产品切入点。
数据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反馈统计,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在数据这点上,我们产品组的贝贝比我理解的更深刻,上次公众号文章的数据也是她分析了好多,给了很多很实用的建议。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其实,这3个点不是割裂的,将用户、功能、数据这三点整合起来,就是说这个产品为了谁设计了什么功能,最终反馈结果如何。有一个方法,将这3点结合起来,正是这个方法,让我当时竞品分析作业被云音乐产品经理王诗沐看到后,主动要了我的简历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会讲到这个方法,但是在开讲之前,我们要继续我们的游戏与发放奖品环节。
刚才,我们按照我给出的图形进行了拼接,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给大家一个“词”——【车】,只要是车的模型,都可以,拼好后还是发在微信群中,最后大家投票选出最有创意或者你个人最喜欢的2份,5分钟,大家可以边吃边玩的哈~~
此处PPT。。。(一个大字【车】,最好是繁体字?)
(大家游戏,并且现场发放奖励。2份笔记本)
OK,我们再次反思这个游戏,大家觉得这里面体现了什么思维过程?
是一种发散的、抽象化、创造性的思维。这是我们基本认知模型中的【加工信息】的一次升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我们看到【车】这个字的时候,脑海中可能会联想起很多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车的模型,可能是跑车、卡车、出租车等等,这首先是一次联想,发散思维,然后将他们现实中的形状简化、线条化,这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最后,结合自己头脑中的想象,拼接出你认为像【车】的模型,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那么,这样的一次升级,对于我们产品思维,或者具体来说竞品分析方法有什么帮助和提升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到刚才讲述的竞品分析方法中,要用用户、功能、数据的方法进行竞品分析。于是我们打开了某款app,我们最开始先去试用他,然后慢慢了解他的用户,尽可能的去收集产品数据,最后你完成了一份竞品分析报告。
对吗?我有一个问题,你完成了这份分析报告,但是,你完成了对这个竞品/产品的分析了吗?
此处PPT。。。(你完成了吗?,效果为了引出大家的反思)
面对这个自我反问,首先,用发散思维,除了那三点,我还可以从哪些维度去分析这个产品呢?在这里如果你没有什么思路,有一个方法介绍给大家,叫做【类比】。
此处PPT。。。(类比)
我们抛开产品,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要完全去了解一个人,你想得到哪些信息?比如说,要了解Onewing,你不仅要看我当下分享时候的一个表现,还要看我的过往的经历,到底是不是群众口中的那个所谓的老司机?要看历史档案,甚至他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他的以往经历。因为当你能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你就能了解到一个人行为模式。比如说,一个小孩子,如果从小受到家暴,那么长大后,他的自我防卫心理就会特别敏感,他的很多行为都会基于自我防卫这个模式进行。而一个在从小感受父母关爱,父母俩人恩爱有加,甜言蜜语环境长大的小孩子,一定会是一个高情商、懂得如何关心他人的人。当你了解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后,你就能很自然的预测到当他面临某种环境时候的的下一步反应和行动。
类比到产品。
我们要了解这款产品,需要的是了解他的历史。具体来说,是要了解这个产品的各个历史版本。抽象点说,我们了解一款产品,除了用户、功能、数据,还需要增加时间这个维度。你只看到了产品当前版本的app,通过用户、功能、数据去做了分析,相当于你只了解了这个产品的一个时间片,而时间是流动的,所以说,这个产品也是流动的,要去全面了解他,就要去了解他的历史。
那么怎么去了解他的历史呢?
所以,我刚才说,在研究云课堂产品时,我在app annie上一条条看用户评论,其实是根据不同版本去看用户评论的,你会发现,最初的几个版本,几乎所有的一星、二星评价都是针对播放crash的问题的,而crash的问题对于其排名,影响非常非常大。云课堂如此,腾讯课堂依然如此。而去看不同版本的release note时候,你会看到他发布了什么重大功能,正在修复哪些问题,release note是产品历史发展的最好记录。以下是我当时做的关于云课堂、腾讯课堂的排名和版本发展一个对比图。
V2.1.0:必要条件:V2.0.0增加了计算机MOOC课程;V2.01修复了闪退的重要bug;
V2.1.0是2015年春节前10天发布的,此时,正式学生开始储备假期学习资料的黄金期。借势宣传,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
V3.0.0:云课堂的一次重大改版,UI界面大提升,带了更多优质专题课程。用户体验上升了一个档次。
所以说,其实我的竞品分析方法中,是以历史版本的分析,将用户、功能、数据结合起来,这也是当时王诗沐看过后,能主动找我要简历的最核心原因。所以总结来说,竞品分析的方法是:
研究分析各个历史版本下的用户、功能、数据
当然,既然是时间维度,不仅有过去和现在,还会有未来。关于未来,我想简单说两句,其实现在这一点就是所有过去的总和,而未来,就是现在这一点加上你当下决策与行动,所以说,在团队中,一个做决策的产品经理,一定是是最重要的,最受人尊敬的,因为,他的决策最大影响了这个产品的未来,因为,他的决策最大影响了这个团队的未来。
接下来,我们举个例子: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微信产品进行说明。
(待补充)
最后活动,大家在分享后,通过这个竞品分析方法,深度的去体验一款产品,进行分析,最终出一份报告,提交到我这里,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做准备去研究。截止是我们产品组会挑选出3份最优秀的作业,给予奖励,并发在简运营的公众号上。先说下奖励吧,奖励是:
分享到此结束。
那么接下来,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提问环节(注意控制时间),第二个是实践环节;
第一个是提问环节:
第二个,关于参加线下分享这个事情,我想说的是,大家最好要根据自己的一个目标去筛选你当下最可能用到的内容,根据需要选择参加各类分享,而不是尽可能多的参加,因为,分享人的知识点能不能应用在你身上,能不能作为你知识体系的补充,这个是很关键的。而且,每次参加后,要根据收获的内容,尽可能的输出一次,比如说,刚才我对大家的征稿,其实是一次让大家自我锻炼的机会,否则其实来参加线下分享,最后都然并卵,因为知识不用,等于无用。
那么现场,我也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家根据今天学习到的竞品/产品分析技能,把自己当做一款产品,对当前版本的自己,甚至之前版本的自己,做一次简单的自我分析。当然这个话题比较大,我简单说明下,首先,我们要明确目的,就是你的发展方向,在这个目的下,我们通过对用户、功能、数据3方面来看,我们自己其实是我们这个产品的功能,你打算怎么设计?而用户,就是那些需要我们,会“用”到我们的人,比如说你的Boss,比如说简运营中你的组长,比如说你的父母。找到一类用户,举例说你的Boss,根据你对他的了解,去分析他的需求可能是什么,你作为产品,你是否很好地满足了他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你的不足在哪里?如果满足的不错,那你觉得是否存在提升的空间?那么这些事情,是否存在一些数据或者事情去证明,比如说,你觉得自己提升之后,待遇期望会提升多少,20%,50%?
大家可以先休息,准备5-10分钟,这个环节是有奖励的,是我们今天最后的一份大奖,我会有自己的一个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
1. 其实,我知道,当众分析自己,其实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因为他需要你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安全感,但是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在团队中也一定是非常愿意和大家合作的人。
2. 第一个敢于走出来的人,是敢于突破自己舒适区的人;
这两点结合,往往会成为团队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