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这二日的朋友圈被朴树刷屏了,朋友们纷纷转载了一篇文章《朴树唱“送别”现场失控大哭: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关于朴树的人生经历,已经有太多文章阐述了,而我想写的是:《送别》这种歌以及它背后的故事!了解后再听这首朴树演绎的歌曲,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这首歌的作词者是李叔同,也称为弘一法师。他的一生更为传奇。
少年时是富家公子,也是个戏子,钟爱唱戏甚至亲自登台演唱。
中年时是救国青年,维新变法,力图思变,奋起中华。
晚年时入山出家,抛弃妻儿,将身心寄托在了佛法上。
而他的一生又哪是区区三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他这一生其实已尝尽了人生的悲欢。
五岁丧父,少年时恋上戏曲名角,情窦初开,却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被卖入官家,这一片痴情只能化作惆怅。
变法失败,被怀疑为同党,躲避上海,一身抱负无法施展时,又遭遇了生母离世。
晚年时看破红尘,终将身心寄托于佛法,以此来超越这无穷的苦痛。
《分别》这首歌曲就出自于李叔同的中年时期,他对于人生无常、生命倏忽、红尘飘荡,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每每下笔,都是素淡怅怜。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天涯五好友”中的许幻园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他的妻子“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词里有忧伤,有豁达,有期盼,有祝愿,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尽,再多的话等离人归来,
天涯海角难觅知音,这离别的夜晚,把酒言欢,互诉衷肠,但因这离别,今夜的梦中心境都是寒冷的。
年幼时,学校组织合唱这首歌,还不理解这其中的含义。随着长大,这歌也随之在心中生根发芽......在一次次的分别时,不自觉的哼起这首歌曲。
而我们这一生又要经历多少“分别”?!
父母,爱人,孩子,朋友,每一次都郑重的说声再见,有些人却再也不见......
我们在出生时与这个世界相遇,然后终其一生来送别,最终也将送别自己......
而最终留下的,是那些美好的记忆。
所以,珍惜与父母,家人,孩子,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在日后的分别中才不会别梦寒........
再听朴树的这首歌曲,你会想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