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和期中考试在时间上挨的比较近,考完月考两周的样子就迎来了期中考试。
月考成绩出来时,我正在忙着一个考试,且在外出学习的路上。和家长一样,我迫不及待既想知道孩子们的成绩,又隐隐希望成绩慢点出来。因为我不知道这帮家伙给我的是惊喜还是惊吓。
晚自习十分正在高铁上的我接到了任课老师给我发来的成绩截图,怀着既兴奋又担心的心情点开成绩,长舒一口气,整体上我还满意。年级前十进了六个,算是稳定发挥吧。毕竟这帮家伙创造过年级前十进八个的壮举。之后基本能保四进六,尖子部分勉强算得上稳定。
其实我现在这个班学生成绩挺不平均的,在整个年级中人数最多,后面“尾巴”最大,习惯不好,爱动话多基础差的孩子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正如前几天拓展训练时,被教官扎心的一句,“老师,你这个班不好带吧!”
岂止不好带,简直是费死劲。以前刚刚上班时,总是抱着要改变人的心态,主次不分明,眉毛胡子一把抓,想改变的人没有改变,想帮助的人没有时间。
不要动辄想要改变谁,诚如种庄稼不是为了除草。同样在成绩方面,我也不应该拿同一个标准对待学生。基础好又努力的,侧重方法训练。基础差习惯又不好的,侧重抓习惯。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中推进起来,却是极为困难。单单是几个话多的家伙,至今自习课还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好在中上等部分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考试成绩,都逐渐趋于稳定。后面这部分呢,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推,整体上学习风气还算比较正。
期中考试前各科老师基本没有留出专门复习的时间,考完试和学生交流,个个都沮丧着告诉我说,凉凉了。结合过去几次考试的经验,他们如果期中不太理想,期末一定放大招。凉就凉吧!
我这个人但凡牵扯数字,都是一笔糊涂账。看了学校基于各个科目的数据分析,才发现这一年来正向聚焦的方法在学习的应用上还是颇见成效。
期中质量分析上,学校派任务让我聊聊如何营造良好学风。一年多点点滴滴的渗透,我全程参与的辛苦,岂是短短几分钟能讲的清楚的。
如果一定要讲点什么,我猜测是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正向聚焦。所有常规工作都是为服务学习而展开,只要对学习有帮助的事情,都可以商讨沟通。所有能量点都聚焦在学习这件事上,减少否定词汇的使用,“禁止”的事情,淡化处理。学习的事情,轰轰烈烈地做。
不强化“自习课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代之以自习课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什么。没有刻意强调自习课纪律,但是我一遍遍强调了专注对学习的帮助。所以现在的自习课上,假使外面有人推门而入,几乎没人抬头。
2、碎片时间。刚入职时有经验地前辈经常说,学生像班主任,比如现在班里同学在碎片时间的使用上就和我很像。因为班主任工作太过琐碎,我每天的很多学习任务都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久了,我的学生在碎片时间的使用上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课间写作业,课间操集合时看几页书,早读提前一会儿,中午放学午餐推迟一会儿,和大部队错时吃饭,课间操结束一路小跑着回教室,一天下来着实能节省出不少学习时间。不要问我这样做值不值得,我只想说班里的学霸们因为碎片时间完成了作业,而得以更加自由安排自己地业余时间,画画、吉他、唱歌……一个也没落下。
3、延迟满足。自律的本质不是禁止,而是牺牲当下即刻的享受换来未来的满足。比如考试前两周我在时间上会提出更为苛刻地要求,但是考试结束后的一周,会把考试前挤占的时间补回来。迎着全年级学生羡慕的目光,全班吃着零食,看着电影。不愿看电影的男生,也可以带着篮球去操场过过球瘾。
学习的时候,平板支撑也没阻挡住我们背书的热情。玩的时候,管它什么语文课、自习课,我们就是要延迟满足!
我一直坚信,只要过程竭尽全力,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