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商用 王道经营
作者:代海涛
公孙丑篇:为行馈赆予何为不受?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无处而馈之,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的另一位学生陈臻,陪同孟子周游列国,在齐国时齐宣王招待他们的规格很高,并赠送给他们很多黄金,但孟子谢绝了,没要。
后来,他们到了宋国,宋王也很敬重他们,接待他们的规格也很高,也送了很多黄金财宝给他们,但孟子没拒绝,就收下了。
再后来,他们又到了薛国,薛王因为打仗时看到自己的百姓士兵们看着自己的军官将领战死沙场不去相救,竟然幸灾乐祸,薛王大惑不解就专门请教孟子,他对孟子师徒团队的到访更是高规格礼遇,并送上重金,孟子没有推辞,就也接受了。
这个学生陈臻就有点不解了,想师傅这是怎么了,齐国送的他没收,后面两个国家送的他都收了,是至少前那个没收后悔了吗?非常不解,终于忍不住了,就问老师。
原文: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赠七十镒而受; 于薜,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陈臻问孟子:“老师,之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一百镒(一镒约等于20两)兼金(兼金是比普通黄金质地更纯价格更高的官方用的纯黄金)您没接;在宋国的时候,宋王送您七十镒兼金,您却收下了;后来到薛国,薛王送给您的五十镒兼金,您又收了。这我就有点不懂了,如果以前齐国赠送的您不接受是对的,那后来这两次您收了是不是就是错了;如果后来这两次收了是对的,那之前齐国的您没收是不是就错了。老师,您说您哪次是对,哪次是错呢?”
孟子一直教导学生仁义,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可这样收人钱财厚礼似乎不妥吧,学生陈臻如此疑惑也有道理。
孟子回答他说:“哈哈,都是对的,三次收与不收都没有错。在宋国的那次,是我们要远行,东道主送些盘缠给要远行的客人以备路上花费之需,属于正常义务,我为什么不接受?在薛国那次,是我们知道到下一站途中路上有危险,并且有战争关卡,需要打点通过,薛王如此安排是为我们周到解忧很仁义,我怎么能不要?至于在齐国那次,那不能要,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理由,齐王就是想用兼金收买我们,让我们为他谋私利,那怎么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怎么能被人收买呢?”
三次赠送,两次收了,一次没收,这就是孟子的金钱观。如果是仁义之举,不推辞;如果不是仁义之举,再多钱,不要!
如果你有意为我解忧,我确实需要,感谢承受之,记得感恩。
如果你为己谋利而拉拢,我也不需要,请客便,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