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富有盛名的大诗人,写了会很多好试,至今流传,名垂千古。然而还原到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从他们的视角和对自身状态的满意度来看,还是有好很大不同的。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李白,他很早地就自己的人生制定了框架或者说目标—封侯拜相,想要做大官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留名青史的人。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刚性目标,所以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奔波,过得十分坎坷。
相较于从政治国,李白作诗的天赋更为显著,大家更熟悉的也是他的诗歌作品,而非远大的抱负。但是诗歌领域的伟大成就并不能弥补他在政治领域的失意,传唱了千年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不过是他聊以自慰的骄傲。李白曾评价自己是一个“文丐”,即卖文为生的乞丐,足以证明其郁郁不得志的纠结与难过。最终,一代“诗仙”的人生在目标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遗憾落幕。
反观文学成就同样出类拔萃的苏轼,他从来没有给自己下定义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正是因为这种不设限的思维,反而使得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超高成就,同时在政治领域也获得了“文忠”的溢号。
原因在于,苏轼更多的是跟着生命的轨迹走,而非尝试扭转命运。他不断地寻找人生中的亮点,反过来再用亮点主导人生。
没有限制,人生才有无限可能。当然,也需要强调一点,目标、框架、限制,展现的都是机械态思维中的含义,即一成不变、不愿改变的目标。反过来说,任何一个人,或一家公司都需要目标或者框架,但是要用生物态的思维去理解和制定,其实这就是一种发展方向。我们经营一家企业时,如果没有方向,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一样,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bug。
其实人的一辈子一直就是在不停地寻找bug,然后不断地改正。可即便如此,他人依旧能从我们身上挑出许多毛病,有的毛病可能我们终生也难以改正,有的毛病则是全新的。
之所以出现问题层出不穷的状况,是因为当我们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找到了一个方法时,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更大的、更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就需要再找一个更大的方法,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引发更多矛盾和问题。
可能你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即现在很多人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太过纠结于解决问题。在这部分人的认知里,生活就是一个简单体系,只要能够修补好发现的错误,人生就会变得很美好。然而我们已经强调过了,人生是一项带有生命力的内容,属于复杂体系,从来都没有既定的轨道,也没有标准答案让我们参照着去修补。
反观那些生活得十分惬意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不把问题视为问题,而是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的生活层次,走向另一个优势方向,这时候问题已经不会影响他的生活了。也就是说,问题依旧存在,但它已经不再重要。这是一种十分有意思且值得借鉴的。
“忽视问题,放大优点”不仅是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生物的进化史其实证明了这一方法的优越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生物发展史的特点可以总结为8个字: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那些在进化、变异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生物,最终都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生命体系没有试图“改造”不良基因,它的重点是保护优良基因。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你get到了吗?使用何种方法和态度去对待bug?是制定刚性方案解决它,还是柔性对待,“忽视问题,放大优点”,以亮点引导发展呢?无论是对自己,孩子,还是个人在经营企业而言,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