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很高兴遇见你。今天继续为你解读《沟通的艺术》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
昨天,我们学习了影响沟通的另外三种内在因素,分别是知觉、同理心和情绪。通过前两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内在对沟通的影响。那么,除了内在因素之外,外在因素有哪些呢?围绕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将着重来探讨3个重要问题:
1、影响沟通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2、这些外在因素对沟通起到了哪些作用?
3、我们如何通过倾听,更好地进行沟通?
02.改掉不良说话习惯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影响沟通的外在因素有哪些?在作者罗纳德看来,影响倾听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指的就是“你说的话”,“会不会说话”有多重要,相信不说大家都知道。“说好的话”可以让你的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工作如鱼得水,但“不恰当的话”也会成为沟通的障碍,甚至造成误会,刺伤人心。
那么,有哪些不好的说话习惯会成为沟通的障碍呢?在书中,罗纳德给我们列出了3种不良的说话习惯。
第一个不良的说话习惯:混淆了事实和意见。
所谓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它必须是真实的。而所谓意见,则是我们个人的看法,它是主观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老公忘记了你的生日,你对他说:“你忘了我的生日”,那么你就是在说事实,因为他确实忘记了。但如果你对他说的是:“你一点儿都不在乎我”,这就是在说意见,因为这只是你推测的想法,但它不一定是你老公的真实想法,很可能对方只是工作太忙,一时忘记了。
所以,如果我们总是把意见当成事实那样去陈述,那么很容易就会引起冲突。比如刚才的例子,当我们说:“你一点儿都不在乎我”时,对方很可能就会反驳我们说:“我怎么不在乎你了,我只是太忙一时忘记了,这么努力工作,不就是想要给你更好的生活吗?”你看,一场冲突就开始了。
如果我们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口气委婉一点,并且在陈述前加上“我觉得”之类的修饰语,那么我们的表达就会听起来不那么有敌意。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老公,你是不是忘了我的生日啊。我觉得,你没有以前那么在乎我了呢。”你看,我们这么说,对方听起来是不是好多了?当我们学会分辨意见和事实,就能把握好说话的语气,从而让对方更好接受。
第二个不良的说话习惯是:混淆了事实和推论
刚才我们说过,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的。而推论呢,是我们推理得出来的结论,它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如果混淆了事实和推论,就等于在一切没确定的时候,我们就给事情下起了结论。这样的沟通,也容易引起冲突。
比如,某天你的孩子放学之后,不打招呼,也不说话,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时你会猜想,他可能是在生气,因为你没答应他给他买新手机。你也很郁闷,你想:“家里的经济不乐观,孩子怎么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呢?”想到这些,你就会忍不住对着孩子发火:“你怎么就那么不懂事呢?你看看我的手机,都用了多少年了?”
你看,在这个事例中,妈妈就是典型的混淆了事实和推论的例子。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是事实,可是她认为孩子在生她的气,这属于推论。万一妈妈推论错了,其实孩子并没有生气,只是功课太忙或是太累了呢?可妈妈呢,进了房间就骂,那一场大战估计在所难免了。
所以,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避免混淆事实和推论。我们可以用之前学到的“知觉检验”的方法来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我们要先描述看到的事实,然后说出自己的推论,最后让对方来帮你检验,这个推论是不是正确的。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你怎么一句话不说就回房了,是功课太忙,还是因为妈妈没给你买手机?”这样说,就是在用推论的语气说话,当我们这样说时,孩子就不会轻易因为我们太过武断,而产生了防备心理。
除了混淆了事实和推论,第三个不良的说话习惯,是喜欢用情绪化的语言。
在和人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少用情绪性的字眼,多用中性字眼来描述。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个同事,性格特别内向,那么你会怎么评价他呢?如果你用胆小、懦弱之类的字眼评价他,那肯定会引起他的不满。但是如果你能用偏中性的字眼来评价他,比如说他安静、专注,那么对方听起来就会更舒服些。
好了,以上就是沟通中三种常见的不良说话习惯。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多加注意,改掉这些坏习惯,就能让我们的表达变得更加顺畅。
03.运用非语言沟通
虽然语言对于沟通来说非常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说话,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我们常说“说话的语气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这其实说的就是非语言对沟通的作用。非语言沟通的类型非常多,比如姿势、表情、音量、语速、外貌、穿着等等,这些统统都会对沟通产生影响。
既然非语言沟通这么重要,在生活里,我们就要尤其注意它对我们的影响。比如,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传达出去的信息。想一想:我的手势、表情是不是和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匹配?我在说话的时候,眼睛有没有看着对方?
总之,非语言因素是沟通中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我们在沟通中会更顺畅,也更容易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04.学会倾听他人
好了,了解了非语言因素对于沟通的影响,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让沟通变得更有效率呢?在书里,罗纳德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这一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倾听可是一项技术活儿,它不仅需要我们有耐心,还需要我们有技巧。那么倾听的关键是什么呢?作者罗纳德总结出了倾听的五大元素,他告诉我们,一次有效的倾听,需要做到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倾听的第一个元素,是听到,也就是我们要先听到别人说的话,这是第一步。其次,我们要能集中注意力,把对方的话听进脑子里,这就是第二个元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在听进脑子里后,我们还要将对方的观点进行消化,这就是第三个元素:理解。再之后,我们要对对方的话做出回应,这就是第四个元素:反应。最后,我们还要记住对方说的话,这就是第五个元素,记忆。
这五个元素,就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如果断了一环,倾听就很可能会失败。那么,有没有什么技巧,让我们的倾听更有效呢?答案是:有的。
首先,我们要学会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在倾听的时候尽可能地不要做其他事情,从而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
其次,在倾听时,我们要学会寻找关键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说话特别啰嗦的人来说,我们很容易听着听着就走了神。所以,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对方大段的语言中,提炼出核心的意思;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特别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要过早地下评论。要做到先倾听,后评论。等我们真正了解对方的全部意思后,我们再做评论。
除了倾听的这些技巧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在倾听的五大要素中,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素,那就是反应。当别人和我们说话时,如果我们能进行良好的反应,对方就会愿意多说一点,沟通也会变得更顺畅。但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反应,对方很可能聊着聊着,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学会对倾听作出反应就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倾听时更好地做出反应呢?在书中,罗纳德为我们介绍四种技巧,分别是借力使力,问话、释义和支持。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技巧,借力使力。所谓借力使力,就是用顺水推舟的方式,鼓励对方多说一点。
举个例子,你的朋友纠结要不要换工作,而你呢,对他的工作并不熟悉,也没办法给出什么有用的意见。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借力使力的方法来沟通。
当朋友说:“我最近想换份工作。”我们可以这样反应:“哦?是吗?”这时候,朋友肯定就会继续说:“是啊,原来那份工作待遇太差了。”我们就可以接着反应,说:“那现在这份呢?”朋友回答道:“这份工资高,可是需要经常出差,这样一来,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了。”接着我们可以问:“那你觉得工资高和陪孩子,哪个对你更重要呢?”朋友可能会进行一番思索,权衡利弊,最终在和我们沟通的过程中做出她的选择。
你看,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只是通过借力使力的方法,让对方多说一点,在倾诉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做出决策。
这就是第一种反应的技巧——借力使力。第二种反应的技巧,是问话。当我们在倾听的时候,除了借力使力,我们还可以通过问话,比如“然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类似这样的问句,从而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当然,问话是需要技巧的。真实的问话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虚伪的问话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造成冲突。
那么,什么是虚伪的问话呢?在书中,罗纳德主要列举了三种虚伪的问话。
第一种,是带圈套的问话。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特别害怕微信上突然有人问:“在吗?”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两个字会下意识地害怕呢?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两个字背后,有没有带什么目的。比如,别人问你“在吗?”,你说“在”。对方下一句问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手头有点紧”。你是不是会立即觉得,自己被“套路”了?所以,这种带圈套的问话还是少问为妙,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第二种虚伪的问话,叫做实为陈述的问话。什么意思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虽然说的是问句,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在询问别人的意见,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你问伴侣:“你终于忙完想起我啦?”在你伴侣听来,这并不是一句问句,而是一句陈述句,你正在表达对他工作的不满。
第三种虚伪的问话,是寻求“正确”答案的问话。什么是寻求“正确”答案的问话呢?意思就是当我们发出提问时,其实我们心里已经有了确切的答案。比如,很多女生都喜欢问另一半:“我最近是不是变胖了?”你看,这个问题明显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没有呀,你在我心中一直都这么美”。但如果对方说的不是这个答案,我们就会不高兴。
你看,类似这样的问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因为它不仅没能起到沟通的作用,还容易造成误会和冲突。事实上,真诚的问话应该是开放的。比如:“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我想听听你的建议,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类似这样的问话能更好地鼓励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增强沟通的效果。
除了虚伪的问话,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三种倾听的技巧,也就是释义。释义的意思,就是在说自己观点之前,先用自己的话重复一下对方说的内容,这有助于帮我们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想法,避免误解了对方的意思。
释义别人的信息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释义事实性的信息。这种释义主要是避免沟通的误会。比如你想弄清楚开会的时间,你可以这么释义:“所以你说的周二开会,是这周二,不是下周二,对吗?”
释义的另一层是释义对方的看法。比如,你想让孩子去上早教,可老公却说:“我觉得早教既没用,又浪费钱。”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释义老公的想法,比如这么说:“你觉得早教教不了孩子多少知识,而且它很贵,对吗?”通过这样的释义,可以鼓励对方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让我们更了解对方。
第四种反应的技巧,是支持。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诉说,是为了得到支持。所以,学会真诚地表达支持,能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顺畅。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口中表达的支持是虚伪的支持。比如,当你的闺蜜为了要不要跳槽的事儿烦恼不已,你安慰她说:“不用烦恼,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样的支持就属于虚伪的支持,容易让人感觉很敷衍,没诚意。
在这里,我们可以试着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支持,比如,只对他人内心的挣扎提供支持,但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这么说:“我知道对于要不要跳槽这件事,你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我想你会做出最好的决定的。”你看,这么说,别人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你的真诚了呢?
总之,倾听的作用是巨大的。卡耐基就曾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如果你留心生活,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通常都能安静听完身边人说的话。因为只有倾听,才是对别人极大的尊重,而这,恰恰是沟通最重要的一点。
05.知识要点
好的,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沟通的两大外在因素,分别是语言和非语言。我们了解了三种不良的说话习惯,第一种是混淆了事实和意见,第二种是混淆了事实和推论,第三种是喜欢用情绪化的语言;接着我们又学习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姿势、表情、外貌、穿着等等因素,都会对沟通产生影响。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沟通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学会倾听。倾听是最有效的沟通技巧,因为它能表达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在倾听的各个环节中,反应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运用借力使力、问话、释义和支持的技巧,更好地对他人的表达进行反应。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继续讲解,沟通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起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和别人亲密的关系,又应该如何修复破损的关系呢?恭喜你又进步了一点点。我们明天见!
06.思考与讨论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吗?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向你倾诉工作上不公平的待遇,你会怎么回应他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