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章“我能解决问题”法第一步字词游戏之后,这是“我能解决问题”法的第二步,作者先用了一个30岁的拉里的例子,表述观点:如果孩子没有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种障碍就会一直延续到他们成年以后得生活中。这个事例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共鸣,是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那些从来不知道在做决定时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的人,他们给人自私的印象,他们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因此这一章是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是的,这是种非常重要的习惯,这一能力可以决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及时地觉知自己及身边人的感受和情绪,从而做出对自己及对方都更合适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一能力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期以及成年以后继续发挥作用的能力。
那么该怎么做呢?在上一章的字词游戏中加入感觉字词和问题,感觉中心词有:开心、伤心、生气、骄傲和沮丧。具体过程展开:看图游戏——理解他人感受——讨论感受——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我能解决问题”。
文章继续用玛丽(三个孩子的妈妈),艾莉森(6岁)、亚历克斯(4岁)、彼得(2岁),我觉得玛丽做得特别好,“我能解决问题”字词游戏做得很棒,这一章同样运用得很恰当,这是特别好的范例。同样从游戏入手,开始让亚历克斯明白开心与伤心两种感受的不同,当孩子已经掌握怎么判断他人是开心还是伤心后再将重点放在判断他人感受的三种途径上——看、听、问,是的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问,接下来玛丽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讨论使自己生气的事。同时,作者建议我们父母也可以思考孩子做了什么事让我们感到开心、伤心或者生气的事,这对于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考虑他人感受也一样非常有帮助。
接下来玛丽与艾莉森塔娅玩了骄傲和沮丧为中心的字词游戏并讨论让她们感到骄傲和沮丧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思考孩子让我们骄傲和沮丧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个游戏提供了一个使孩子们很安心地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所必须思考的过程。
接下来作者主要列举了哪些时间或者场合可以讨论感受,因为对于感受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多做练习和讨论,讲故事、画画、玩偶游戏、字词游戏、看电视、甚至是孩子自己发明的游戏。
最后,玛丽是如何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的范例,在这些范例中,在玛丽与亚历克斯的对话中,我感受到玛丽首先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很恰当,不是去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用谈话让孩子真正地认识理解到自己的行为让父母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这真的不容易。而且作者也强调这样的对话不是放任,而是管教,是全新的、更积极的管教。我非常赞同!因为我们经常都会在事情发生后责备训斥孩子,或者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什么是对什么错,而事实证明这样的管教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助,伤害他们的自尊,而“我能解决问题”法意味着帮助孩子思考合适的行为方式,让他们有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是的,这很重要,也真的很难做到,对于我来说,还需要再学习!包括如何去影响家中其他的管教者。
在写下这一篇的读书笔记前,刚好发生一件另人不愉快的事,也让我再次深深反思和觉得让孩子学会“我能解决问题”法的重要性。
时间及地点:睡前,床上
事件起因:妈妈假装睡着,爸爸让女儿叫醒妈妈,在女儿第一次叫醒尝试失败后伸手打了妈妈一巴掌
经过:爸爸非常生气,立马回手打了女儿两巴掌,女儿大哭。
爸爸厉声责问:你怎么能打妈妈呢?快道歉,你知不知道错了?不许哭!不许哭!你昨天也打了我一巴掌,你现在怎么这样,动不动就打人!……
一连串的训斥加要求加问责,女儿哭得更厉害,并回嘴:我没错!然后不肯认错。想要妈妈抱。我抱抱她,并说:我的脸好疼,你给妈妈吹吹。她边哭着边伸脸吹,爸爸已经暴跳如雷了,我没有再跳起来,而是先什么也没有说就抱了她一下。等她哭的声音小了
妈妈:你刚才是想把妈妈叫醒是不是?
女儿:嗯
妈妈:那妈妈没醒,你除了打妈妈,还可以怎么叫醒啊?
女儿:我不知道。
妈妈:那小视频里常妈叫小小常起床,小小常没有起来,她有没有打啊?
女儿:没有
妈妈:她说了什么?
女儿:come on!you will be late.
妈妈:嗯,你记得的,对吧!
女儿:嗯。
妈妈:那你可以想出别的办法叫妈妈起床吗?
女儿:……(说不出来)
妈妈:你看你可以摇一摇妈妈,或者在妈妈耳朵边叫妈妈,还可以扰妈妈的痒痒。(我这里就是直接给出方案了,因为她两岁半的确想不出。而且她还在哭,其实我也没有必要教她这么多,可以让她记住这个感受,爸爸打了她她伤心了这一感觉,后面的对话验证了这一必要性)
女儿慢慢不哭了,爸爸继续对话。
爸爸:我刚打你,你伤不伤心?
女儿:不伤心。
爸爸:爸爸打你,你开心吗?
女儿:我开心!
爸爸:你不能打妈妈,你知不知道错了?
女儿:我能打妈妈,我不知道错了。
爸爸:……无奈无语
我觉得这样的对话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她还处于跟爸爸情绪对抗的状态,她根本没有听进去爸爸的话。我赶紧圆场。
妈妈:去吧,跟爸爸抱抱,爸爸刚才打了你,也是舍不得的,爸爸爱你。亲亲爸爸吧!
女儿:敷衍的抱了抱,但是不愿意亲。
妈妈:好吧,我们跟爸爸说晚安,去睡了。亲亲爸爸。
女儿:晚安!亲不到就算了吧,不亲了。
爸爸被逗笑了:好的晚安,以后不能打妈妈了哈,你打妈妈,爸爸就打你。
女儿:一扭头就跑了。
后来,我带女儿睡觉,睡前搂着她:你很棒的,学了视频里小常叫妈妈起床用wakey,wakey.你会说英语了,是不是?可是后来发生什么啦?
女儿:我着急了就打了妈妈。
妈妈:嗯,妈妈痛了是不是?
女儿:爸爸打我,我哭了。
妈妈:对呀,因为爸爸特别特别生气,但是爸爸打你也是不对的。你打妈妈也是不对的。
女儿:呜呜呜,又想哭了。
妈妈:妈妈原谅你了,好吗?爸爸和妈妈都是爱你的。好了,我们睡觉吧!妈妈给你唱什么歌?
女儿:goodnight的歌。
妈妈:好!
其实,我真的应该再好好反思一下,对于两岁半的她,自我意识很强,没有等待,不会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办法,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给她贴上“打人”、“脾气躁”的标签。而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运用游戏,让她先学会“我能解决问题”的六对词语的含义,然后能认识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一些基本情绪,比如:我着急了,我伤心了,我好开心。爸爸生气了。妈妈伤心了。……然后能在遇到问题时能说:我问一问。我试一试。我等一等。我想一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