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木云伊
接第三章有准备演说与即兴演讲的目的第一小节,本篇总结第二小节,通告类演说。很多谈话者或者演讲者,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这样的困难--他们不能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听众永远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本节作者用这个情景开篇,来引出他的方法,一个可以让大家清晰表达通告意思的方法。
主题与时间相符
为了给大家带来清晰与愉悦的演讲效果,我们要避免讲太多内容而涉及了非常宽泛背景知识的问题 。如果犯了这个错误,我们就会像一只灵巧的山羊一样从一个地点跳到另一个地点。结果就是没有听众能理解你在讲什么内容,在讲什么概念。大家简直都被迷惑了,概括的简直就像是一个提纲。
作者举了个例子,一个东跑西跑总不在座位上的人,大家叫他“去哪儿了先生”,如果在演讲里也跟这位先生一样,没有一个原则,在演讲中总是想要概括尽量多的内容。结果就是演讲过程中,听众就会问,他现在在哪儿了?讲到哪儿了?甚至有些有经验的演讲者也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是因为他们某些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变得盲目,或者一时忘记了方向。这个错误一定要避免,在演讲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不轻易偏离,紧密注意自己允许发挥的时间。
按顺序排列你的想法
几乎所有的主题都会基于一个逻辑顺序进行,如时间,空间及特殊逻辑。比如按时间顺序,你可以按照过去、现在与未来三类来考虑你的主题。或者你可以由一个时间点引出话题,再沿这个时间点向前或者向后来扩展内容。根据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可以通过一个中心点来扩展,由这个点向外延伸,或者通过东、南、西、北等方向来扩展。
罗列你的关键点
可以在听众脑海里保持简洁思路的一个最简单方式,就像你由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一样平铺直叙。就像我们经常用到的,第一点、第二点、...。还比如,我的主题是什么...详细地说...进一步...另外...结论。诸如此类。这样大家也会很明白你的逻辑顺序,可以很容易知道你谈到什么地方了。
类比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在解释一个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时是非常徒劳的,因为这个事物或概念对你是很清晰的,但对于听众却需要额外深入的解释。怎么办呢?用听众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不熟知的,用大家熟悉的东西来类比那些奇怪的。中国有个古老的谚语,叫“夏虫不可以语冰”,如果你非要给夏虫解释什么是冰,那估计你会很失望。但用他们熟知的一个东西类比一下,大概他们就会明白你在说什么了。
1,用图画表达事实
月亮离我们有多远?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最近的恒星是哪个?科学家更倾向于用一堆数学公式来解释外太空的事情。但是对于普通听众,这些内容单纯靠此类解释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他们将干巴巴的数据转变成了图画。如解释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离我们有多远时,如果单纯用数字,大家是没有概念的。不如直接讲,如果大家以光速在地球出发,到达这个最近的恒星“比邻星”,需要4.3年,大家一下就明白了。听力所带来的印象很难保持长久,但是如果是一幅图画,则会久长地留在在听众脑海里。
2,避免专业术语
如果你是在一个技术领域,如你是一个律师,一个机师,一位工程师,或者在一个非常特有的商业领域,那你们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当你对那些“门外汉”讲什么时,很容易带出你专业内的术语。所以,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达,也需要给出一些必要的细节。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听众的接收能力,不能一味的讲。有人把他的演讲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如果他们听懂了,那成人估计也没问题。这个好像是中国古代哪个大诗人的做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当我们解释任何类型的东西时,都可以由简单入手,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让听众有一个逐渐加深印象的过程。
有些人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像智者一样思考,像常人一样说话”。如果你一定要在演讲当中应用专业术语,那你一定要在使用前解释给所有人听。特别是那些你经常、反复要使用的,类似于核心词汇的东西。这些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可能你演讲里最精彩的讨论部分变成了“猜迷”部分,大家只看到你在那里激情四射,却不能领会你的精彩,那多可惜。所以,类似于这些核心的词汇,用到了一定要马上解释。
视觉辅助
眼睛到大脑的神经连接要比耳朵到大脑间大数倍。科学告诉我们,我们对于视觉建议的反应是听觉的二十五倍。就像那句中国古老的名言“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在演讲当中,单纯的话语没有图表好,而图表没有图画好。当我们需要展示时,应用以下的建议,就可以保证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1,当准备应用图画时,才展示出来(不讲不展示);
2,展示图片要够大,甚至最后排都可以看清楚;
3,当你在说的时候,不要把图片翻过;
4,当你做展示时,把图片拿到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位置;
5,记住,一个可动的展示强于十个不可动的;
6,当你说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盯着图画,因为你是要与听众交流,而不是图画交流;
7,有需要保持神秘的展示,需要找到好的时机展示,不要提前。这样可以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与真正的兴趣。
总结目录:《The Quick and Easy Way to Effective Speaking》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请简信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