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曾写过一篇文章《单品还是多品类经营》。在日常商业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有各种产品的专卖店、专营店、综合商场等等模式并存,文章中亦有解析了各种模式的利弊。
近些年来看,许多单一品牌或者单一产品经营的商家,越来越倾向于多品牌、多品类经营模式。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经营,提升抗风险能力。模式的转变没问题,只是在转变过程中,也看到了不少问题。
可以说,家电圈子也基本上“内卷”了,家电经销商们的品牌选择也越来越少。
首先头部品牌对资质、实力要求高,普通商家如想做其代理或专营,一般是很难入他的法眼;
其次,中端品牌竞争最为激烈,拼价格、拼产品力、拼服务……多个品牌在市场上苦苦鏖战,但占有率和利润率却远远不及头部品牌;
最后,一些低价、杂牌产品品牌,除了便宜,毫无产品力,也无售后保障,虽然对其恨之入骨,但却又无法干掉。
正是因为家电圈子的内卷化,一些商家在选择品牌组合时,并没有真正考虑到“互补性”,在引入新品牌时,往往会选择与现有A品牌定位相同或者略低一些的B、C品牌。
在中低端市场,原本已经是一片红海,价格竞争最为惨烈,利润率不高。新进的低价品牌看似多了一个品牌选择,丰富和壮大了商家的产品线阵营,但对于做大做强商家自身品牌并无意义。
首先,新进品牌与现有品牌定位相似,品牌之间的用户群体基本吻合,新品牌并不会为自身销售带来新的增量,只是把原有总销量分流到多个品牌,这品牌销量多点,那品牌销量少点而已。
其次,低价竞争,是许多新品牌进入市场的惯用伎俩,短期内以低价政策吸引商家打款提货,先让大家吃点甜头后,然后慢慢提价。而其背后缺乏完整的服务、市场推广、市场管理、产品培训等一系列支撑。厂家只管你回款压货,不管你分销,一旦出货不力,库存压力大,大代理商们往往会向市场低价抛货,没有价控的品牌,市场终将一片混乱,那些中小商家们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经销商们的合理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再次,市场上还有不少假名牌、傍名牌,有些商家却乐意经营此类品牌,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采用低价竞争手段,能赚一把是一把。
像这类傍名牌、假名牌的家电产品很多,无品质保障、无售后服务,除了便宜,还是便宜。它们多数是流入乡镇、城中村出租市场。为了逃避未来出现的服务问题,厂家往往三两年再换个牌子继续卖,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现象。
正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少商家一边抱怨这些低价竞争,一边却又选择与这些低价竞争品牌合作,抢占越来越低端的市场。
在一定时期内貌似销量还不错,但其在市场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
作为一名多年家电行业从业者,我一般会给商家朋友提供2种建议:
1、在经营好主品牌(A品牌)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引入定位更高的同品类B品牌,(如行业龙头或者外资品牌)
这类品牌与A品牌的用户群体没有交叉,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新用户资源,减少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当然这类品牌对商家的资质要求也更高,会激励着商家向更优秀迈进。
2、无论是引入新品牌,还是新品类,要考虑与现有A品牌的互补性或配套性。
比如淡旺季产品互补:空调+热水器;比如配套性:空调+冰洗+热水器……
互补产品品牌要与A品牌定位相同或接近。
因为一个商家在区域内经营多年后,在消费者心智中也会有一定品牌印象。如果商家经营的品牌定位差距太大,品牌两端的消费者都不容易买账。
成功源于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品牌组合,取决于自身门店的定位,无论是走中高端路线,还是走中低端路线,不同的选择,终将会是不同的结果,一切让市场来做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