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的成长,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经历过的一切的一切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痕迹,有使我们快乐的,也有使我们痛苦的,有我们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会受到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因此,免不了沾染贪嗔痴慢疑,在佛教中成为五毒,是使人痛苦的元凶,因为其根深蒂固,它们会死死缠住我们的心,不肯脱离。因此,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尽可能减少五毒的影响,让自己带着比呱呱坠地时稍稍美好的心灵告别人世呢?
一直以来很想养一个自己的孩子,想和她/他一起成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想法实现的机率会越来越小,我想这不知不觉成为焦虑的一种根源。今天我决定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孩子重新再样一遍!做了这个决定后,我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喜悦和兴奋悠然从心中而生。
角色定义:现在有两个心灵,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孩子,但只有一个身体,那就把它当做孩子的身体吧,我像这样我会更爱惜它,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思维、能力都一起成长。
模式:与孩子展开心灵对话并观察和修正孩子的行为。
培养目标:大目标方向必须正确,我想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稻盛和夫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心灵的导师,这是通过读他的书《活法》实现的。我想他的人生观也是我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抑制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历史长河,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闪而过,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的灵魂在终结时价值必须高于降生时的价值,他认为这才是生存的意义和目的,也是他的人生观,因为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体现人的高贵,揭示人生的本质,饱尝苦痛伤悲烦恼,一边挣扎一边又感受生命的喜悦,我认为比起参悟佛教这个更接地气,但在修炼的过程中,灵魂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要在生活中去体悟,体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生,在此过程中砥砺我们的心智。
实验目标的途径:六项精进。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各种各样,把六项精进作为磨炼心智的指针也是稻盛和夫先生的经验总结。一是努力付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锲而不舍,坚持精益求精);二是谦虚戒骄(谦虚之心换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三是每日反省(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四是感谢(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五是积善行思利他(留意关爱别人);六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烦恼焦躁,不要让忧虑支配自己的情绪,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
以六项精进作为指针,经常将它们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并一点一点践行,不要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努力去抑制和控制内心沾染的五毒,但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它们可能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内心,所以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践行觉察、诚实、感谢、反省,尽可能发现并抑制它们对我们的控制。注意平时的条件式反射,这种本能的反应多是出于欲望的本能反应,在做出行动之前要暂停片刻吸一口气,然后自问自答,我这种想法这样的判断是否出于个人的欲望是否夹杂私心,给这种本能的反应设置一个理性的缓冲器。真正做到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当为社会尽力的利他心呈现时,烦恼的贪嗔痴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